古诗词伤感说说

低头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
莫道男儿心如铁 , 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
王孙莫学多情客 , 自古多情损少年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闺中少妇不知愁 , 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自古红颜多薄命,玉碎瓦全到西楼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我闻琵琶已叹息 , 又闻此语重唧唧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虞美人——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 更与何人说!
江城子——宋·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钗头凤——宋·陆游
红酥手 , 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 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 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宋·唐婉
世情薄 , 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 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 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首或一句诗词,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点评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 ,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 ,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海子的绝作幸福原来如此简单!我却宁愿去做那个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人
古诗词伤感说说低头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
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月缺花残莫怆然 , 花须终发月终圆 。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自古红颜多薄命 , 玉碎瓦全到西楼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虞美人——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江城子——宋·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钗头凤——宋·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欢情薄 。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
桃花落,闲池阁 。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钗头凤——宋·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
晓风干,泪痕残 。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
角声寒,夜阑珊 。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
瞒,瞒,瞒!
问问你们最喜欢的诗词吧,并说说内容和理由 。
谢谢 。
推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推荐理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 , 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
古诗词里千古月 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中秋前后的夜晚天高气爽,一轮明月,清辉泻地,桂香浮动,令人陶醉,人们对月怀乡对月抒怀,眷念团圆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候 。
在我们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作用下,借助于人们丰富的想象,由自然及人事,于象外之象中虚拟出人的情愫,月便被赋予生命、感情和灵性,于是 , 明月作为触发情思的媒介和熔铸感慨的意象常在诗词中大量出现 , 翻阅历朝历代的诗词 , 咏月的作品不可计数,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在这些诗词作品中望月怀人的数量最多 。
唐王建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月夜》道:“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
”二者把客居异地思念亲人的细腻感情抒发得缠绵悱恻 。
张若虚的诗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一语双关 , 把思妇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又含蓄婉转 。
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则是对友人的思念 。
月圆之夜,明月的清辉不知牵动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 。
故乡是每个人的初始点,也是每个人的精神归宿 。
虽天涯异地却共此一轮明月,正是基于这种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现实,因此诗人们自然会触景生情,以眼前的明月作为精神的参照与寄托 。
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首诗千百年来引起无数客居异乡人们的共鸣 。
诗圣杜甫的“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孟浩然《宿建德江》也说:“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冷月无声,容易令人伤感,月光清泠是自然现象,人的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交融便有了皓月寒光割人肠的萧瑟效应 。
如李白《长相思》:“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
”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都是这类作品 。
也有许多诗人词人把明月作为一种极高的境界来思考人生与宇宙 , 表达自己玉洁冰清的高尚品格 。
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具代表性 。
前者塑造了多情美好崇高的明月,透视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思考,将人事翻覆、良好的祝愿融合一处,揭示出内涵丰富的哲理;后者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借明月自喻清高,借月之阴晴圆缺感慨宇宙流转和人生悲欢离合 。
张若虚也有佳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诗句空灵别致,引人深思 。
在时空感觉上,明月也极容易勾起人们的怀古之心,出现一些以咏月表达爱国情感的作品 。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是对东吴政权烟消云散的慨叹,相似的还有李白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具有强烈的今昔之慨和悲剧力量 。
总之 , 因情感的认同,月亮很自然地以独特的形象在古诗词中大量出现了 。
探究这种文学现象,有助于加深对诗词作品内涵和古代文人人格魅力的理解,也有助于加深对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认识 。
.请找出诗歌中描写盛夏景象和严冬景象的诗句,并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对... 衬托是诗词经常用到的一个修辞手法 。
但是,在诗词的提炼中,经常被人提及的却比较少,原因何在? 实际上,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常常混淆了衬托与对比这两个修辞手法 。
何为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 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 。
例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出自李白《赠汪伦》,这里就是用桃花潭的深来衬托与汪伦的情谊 。
何为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 , 起到强调的作用 。
例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出自白居易《卖炭翁》,这里用单薄衣物对比寒冷的天气,强烈的的表现出贫贱百姓的疾苦,作为正衬托 , 可能容易区分 , 而反衬,则更容易跟对比混淆 。
反衬手法,常用的是以“动”与”静“,以”乐“与”哀“,以”古“与”今“,”虚“与”实“,”客“与”主“,”藏“与”露“ 。
当然,也有上面那些个反过来的用法 。
“反衬”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 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 , 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
例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 , 而“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 。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大潮的雄伟壮丽,... 从“来疑沧海尽成空 。
万面鼓声中 。
”体会到了大潮的雄伟壮丽 。
酒泉子作者:潘阆 (宋)长忆观潮 , 满郭人争江上望 。
来疑沧海尽成空 。
万面鼓声中 。
弄涛儿向涛头立 。
手把红旗旗不湿 。
别来几向梦中看 。
梦觉尚心寒 。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 , 想到离京 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
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
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 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 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
《秋思》寓情于事 , 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一一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 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 。
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 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 山海关那边进友 。
夜宿帐篷 ,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
入夜 ,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 梦中醒来 , 不禁思念起故乡的宁静 。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 , 积累语言上 。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 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O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
能正确读写"洛阳"、"中俞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洲》、《秋思》 。
3.通过看注释 , 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 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 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
教学准备: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并做简要的记录 。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时间:3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明确要求1阅读单元导语,画出点明学习要求的有关语句O2.教师概括揭示单元学习主要目标:(1)单元主题是"思乡情",选编了三首思乡的诗词和三篇散文 , 从不同角度 表现了游子们浓浓的思乡情 。
(2)单元学习要求: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学习用具体的景物或 事情表达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
二、揭题导入,初解诗意1揭示课题:泊船瓜洲 。
理解课题的意思:(1)板书课题 。
出示"泊"字的两种读音(b6 p的,组词说明其不同的意义 , 选 择正确的读音 。
齐读课题 。
(2)解题"泊船瓜洲" 。
"泊"是"停泊"的意思O "瓜讪["是现在扬州的一个小 镇 , 位于长江北岸 。
(3 )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介绍一下 。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 。
)2.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 。
第一次 变法失败了,他被迫辞官回南京O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 , 召 他进京 。
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当船停泊在瓜洲小想时,王 安石立在船头远眺 , 看到京口和瓜洲就隔着一条长江,与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 座大山,而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 , 大地又是一片春光口这时他不禁想起自己推行 的变法运动遇到的种种困难,自觉前途迷惘,不由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情不自 禁地吟出了这首七言绝句 。
(师示范读全诗 。
)3.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O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O "一水间(jian) "、@"数(shu)重(chong)山"、"照我还(huon)" 。
4.结合插图、注释,自解诗意(看看插图 , 可以用简笔画表示诗意,也可根据 注释说说诗意 。
同桌交流 。
)5.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又绿"说明作者离开家乡已有→段时间了O(2)体会诗句用字的精妙O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 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 , 那就是"绿" 。
其实诗人曾用过"满"、 "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 "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
) ②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看,此时的春风不仅吹绿了江南 , 也吹绿了江北 。
由于当时诗 人的际遇和复杂的心境诗人的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春风绿江南之感 了o )6.从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当时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回 , 前途又很迷茫,因 此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思乡之情 。
) 7.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
再朗读背诵全诗 。
三、品词析旬 , 体会感情1根据诗句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他的家又在哪里 。
(引导学生弄清诗 中地点的位置关系,以便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心境 。
观察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
家在钟山即南京 。
)2.教学"京口瓜协|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1)"间"是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瓜洲在长江北岸 , 京口在南岸,两地相距不远 。
)(2)"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从"只隔"中体会到什么?(几重山 。
从"只隔" 可体会到作者感觉距离很近 。
)(3 )实际上距离是远还是近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习.京口与瓜讪|隔着一道长江再翻过几重山...
【古诗词伤感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