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一、回答:
1、简答: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 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
2、详答: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 ,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 。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 , 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 , 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 , 见於诗歌者多矣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 。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
3、诗歌的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 , 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 , 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 , 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 ,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 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 , 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
二、扩展知识:
1、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 , 三曰比,四曰兴 , 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 , 表达思想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 , 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3] 《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 , 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 , 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 , 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 ,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 。
2、诗歌的分类: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从内容看,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
诗歌的艺术特征有哪些?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 , 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 , 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
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 。
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 。
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 。
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
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 。
”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 , 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 。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 。
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 。
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 。
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
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 , 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 。
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 。
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 。
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 。
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
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 , 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 。
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周总理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 。
当我们旅游归来 , 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 。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之分,抒情诗往往情景交融,有景物形象,而说理诗特别是解读人生的哲理诗,哲理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 , 通过情来打动人 。
因为诗歌是通过抒情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感受来调动的,他必须把这具体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才能让人知道他感情的由来,而且也让人有同感 。
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 。
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一座山来说明抽象哲理的,以具体写出的诗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 , 本身是灵活的,意象玲珑,可从多角度作多面观,似乎涵义无穷 。
中国的诗歌理论强调的意象既要有意,还要有象,通过形象来提示意义,形象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三、音乐美是诗歌的先天素质 汉朝的乐府是配乐演唱的,唐宋的词有曲牌,而诗是用来唱的 , 尽管它发展到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有的已不能唱了,但音乐的本性依然保持不变 。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阶段是和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
在古代社会里,人们打猎回来,要祭祀,要庆祝,他们是围着篝火跳舞 , 敲着鼓,唱起歌 。
皇宫里祭祀也是吟唱诗 , 青楼里的歌妓是歌唱诗 。
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的素质 。
古今往来,在各类文学和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是最接近...
诗歌的特点是什么一、诗歌的种类:1、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
2、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
二、诗歌的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
【诗歌的特点有哪些???】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
三、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
古代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 , 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 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 , 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 ,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
诗有什么特点古老的诗是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诗即诗歌 。
诗歌的特点1.分行排列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 。
2.饱含真情没有情 , 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
3.立意新颖诗歌强调意的重要性 , 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 , 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
4.联想自然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 。
5.跳跃自如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 , 因此需要自然过渡 , 跳跃自如 。
6.凝练集中凝练,指语言,集中 , 指主题,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 , 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
7.节奏和谐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 。
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
前者为外在节奏 , 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
8.形象生动形象,本义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体外貌 , 具有可视可闻可触可感的性质 。
古人对形与象是分别论述的,认为:形,指形体 , 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象,是映象,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 是人通过视觉对物体的直观映象 。
现在人们把“形”与“象”组合成一个复合词 , 作为艺术概念,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 。
9.意境优美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 , 指境象 , 即意脉贯注的对象 。
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 。
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 。
10.虚实相生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
宋词有什么特点?宋词起源于唐朝民间.叫"曲子词".后文人改为抒情诗样式,经五代渐成熟.还有诗余,乐府,琴趣的别称.特点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一.词分为三类:1.小令:58字以内;2.中调:59--90字;.3.长调:91字以上二.调分为四类:1.单调:不分段;2.双调:分两段;3.三叠:分三段;4.四叠:分四段.后两种少用三.1词牌与音乐结合成曲调名称;2.词牌与音乐脱离就成了填词的格式.3.词牌不是标题,与内容无必然联系.4.押韵对135句不严,对246句较严.5.词牌有800多种,常见的有100多种四.两大阶段:1.北宋;2.南宋风貌不尽相同.
古诗词特点一、回答: 1、简答: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
2、详答: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
《毛诗-大序》载:“诗者 , 志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
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 。
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相传为孔子所整理 ,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
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
”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
”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 , 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
”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 , ……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 。
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
” 3、诗歌的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 , 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 , 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
二、扩展知识: 1、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如 , 《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 , 表达思想感情 。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 , 扬言以切事者也 。
”朱熹说:“比者 , 以彼物比此物也 。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如《诗经》中的《关雎》[3] 《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
这三种表现手法 , 一直流传下来 , 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 , 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 。
2、诗歌的分类: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 。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
从内容看,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
古代诗词语言特点有什么 一、言约旨远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世说新语》),“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洪迈《容斋随笔》),“语少而意广”(陈师道《后山诗话》)等等,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
二、象征性和暗喻性语言它以表示具体事物或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象征)深远的意境 。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利科认为,“语言的神奇性正是在于:语言是利用象征的特性玩弄‘指明一隐藏’的双重方向的运动的魔术——语言在‘指明’时就包含了一种新的‘隐藏’,而在‘隐藏’时又包含了再次指明的可能性”利科这段话是就一般语言的特性而说的 。
三、画意性语言上面已经谈到诗的语言应是表示具体事物或具体实景的形象性语言,这一点实际上已涉及画意性语言,但单纯形象还不等于就是画意 。
例如,前引张九龄的《感遇》虽然用的是形象性语言,但比较缺乏画意,而《终南别业》则是一首画意很浓的诗 。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这四句诗,虽然是语言而非绘画中的线条、颜色和人物姿态,但这样的语言却具有触发人的想像和联想的特点 , 让鉴赏者在头脑中产生一幅“状溢目前”的生动画面,“状溢目前”在这里就是有线条、有颜色、有人物姿态之意 。
但是,这里所讲的画意性语言,并非指单纯描写景物的诗,而是指画意的背后还隐藏着深远的境界 。
王维的《终南别业》,就既是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 。
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 。
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 , 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 。
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应是此意 。
四、性语言语言是有声音的,与音乐有共同之处,音乐.比起绘画来更接近语言,因此,诗的语言之具有音乐性也比它之具有画意要更为直接 。
诗的语言的画意性在于提供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外在形象,使语言所未说出而又暗指的精神境界更具鲜明性 , 但仅仅画意性语言还不足以表达时间上先后之承续,不足以暗指精神境界的节奏性,这就需要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
诗句的语言特点?!谢谢!一般说来 , 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称质朴.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 , 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如画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宁静,如此祥和 , 而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 (3)、绚丽.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本来是一次生活中常见的离别 , 经过诗人那特有的奇幻绚丽的语言,便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体,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般的幻境. (4)、含蓄.指意在言外 , 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托事于物,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说一字,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无所施展的悲愤 , 无不包括在内. (5)、简洁.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十个字便将幽居的特点托出.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仅十个字即写出了环境的清冷,钩勒出空旷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这十个字突出垂钓老人孤独傲岸,抗风斗雪的傲然之气和不屈精神,把诗人虽在逆境之中,虽觉孤独寂寞,但决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展露无遗.这些作品均是简洁的典型.
宋词的特点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
简称“词” ,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
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
它始于梁代 , 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 , 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
唐代 , 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被视为诗余小道 。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 , 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的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 , 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 , 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 , 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
婉约派的词 , 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
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脱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 , 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
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 , 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
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 , 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
一首词 , 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
词虽分片,仍属一首 。
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 , 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 , 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
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
词的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 。
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 。
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 。
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 。
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 。
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 , 令人激动不已 。
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扬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
词有词牌 。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
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