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的拼音是什么怎么组词 袭字的拼音和词语

袭的拼音和组词分别是什么袭的组词 篇1 【精选组词列表】:袭顽、袭气、袭刺、袭职、一袭、掩袭、迎袭、依袭、韫袭、诱袭、远袭、珍袭、踵袭、袭夺、袭履、袭杀、袭害、袭事、袭荫
这些成语与大秦帝国有关1、秦晋之好(秦晋之缘)
【拼音】qín jìn zhī hǎo
【解释】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
【出处】元·乔孟符《玉箫女》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
【典故】春秋时,晋献公将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秦晋之好”的开端 。
晋惠公的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把女儿怀赢嫁给他,由此两国亲上加亲 。后来公子圉扔下妻子怀赢,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当了国君,成为晋怀公 。
秦穆公随后把逃亡楚国的晋公子重耳接过来,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并帮助他当上晋国国君(即晋文公) 。
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 。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
2、乘龙快婿(乘龙佳婿)

袭的拼音是什么怎么组词 袭字的拼音和词语

文章插图
【拼音】chéng lóng kuài xù
【解释】乘龙: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 。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 。
【典故】相传春秋时代,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 。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 。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临窗吹笙 。
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 。但弄玉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 。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 。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 。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着公主的玉笙 。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 。弄玉晚上做梦,梦见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下,立于凤台之上,与其相会 。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 。
公主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穆公便派大将孟明视,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 。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 。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 。”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
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 。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请他吹箫 。萧史取出玉箫,吹了起来 。一曲还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龙、彩凤都好像在翩翩起舞 。穆公大悦,弄玉于帘内,窥见其异,亦喜曰:“此真吾夫矣!”
穆公命太史择日婚配,萧史和弄玉遂结为夫妻 。日居凤楼之中,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 。
约居半载,忽然一夜,夫妇于月下吹箫,遂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 。萧史曰:“吾本上界仙人,上帝命我为华山之主,与子有夙缘,故以箫声作合,然不应久住人间 。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
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 。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 。
3、幸灾乐祸
袭的拼音是什么怎么组词 袭字的拼音和词语

文章插图
【拼音】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释】幸:高兴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 。”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
【典故】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 。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 。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援,晋国不肯帮助,大臣庆郑劝谏晋国君“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
参见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化干戈为玉帛” 。
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yān fù
【解释】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 。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典故】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请求秦国帮他登上君位,答应事成之后割给秦国五座城池 。夷吾成为晋惠公后就违背诺言,拒绝割让城池给秦国 。晋国有饥荒,秦国给它运送粟米,船队从雍城到绛城接连不断;第二年,秦国有了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却不给 。
在讨论是否给秦国供应粮食的时候,晋国大臣庆郑希望卖给秦国粮食,他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 。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保卫国家?”大臣虢射反对说:“(我们已经违背了给五座城池的诺言,引起秦国的怨恨 。现在即使给粮食,对怨恨也不会有所减少)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晋国最终没有卖给秦国粮食 。
晋惠公如此忘恩负义,激怒了秦穆公 。秦穆公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
5、化干戈为玉帛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解释】玉帛:玉和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 。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荦、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 。唯君裁之 。”
【典故】春秋时,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为妻,两国非常友好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秦穆公帮助晋献公的儿子晋惠公继承了君位 。
可是,晋惠公对秦国却很不友好:晋惠公曾经答应给秦穆公黄河以西和以南的五座城,东边到虢略镇,南边到华山,还有黄河之内的解梁城,后来都赖掉不给了;晋国有饥荒,秦国给它运送粟米,船队从雍城到绛城接连不断;秦国有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却不给 。晋国还在很多其他的方面背信弃义 。秦穆公很气愤,所以带兵攻打晋国 。
晋军三战三败,晋惠公带兵逃到韩地 。秦军追到韩地,结果晋惠公被俘 。秦穆公打算把他带到秦国去 。
秦穆公的夫人穆姬听说哥哥晋惠公被俘,认为晋惠公忘恩负义,现在又成了俘虏,是她的极大耻辱 。于是,她领着几个儿女登上一座高台,台下堆满柴草 。她派人捧着丧服前去迎接秦穆公,并且告诉秦穆公:“上天降下灾祸,让我们两国国君不能用玉帛相见,而是大动干戈 。如果晋国国君早晨进入国都,那么我就晚上自焚;晚上进入,那么我就早晨自焚 。请君王裁夺 。”秦穆公只好把晋惠公暂时安置在灵台 。
后来,秦穆公与晋惠公讲和,把他送回了晋国,秦、晋两国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
6、劳师袭远
【拼音】láo shī xí yuǎn
【解释】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典故】春秋时期,秦国在郑国的留守官员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他已负责郑国京城北门的防务,要是秦国派兵来偷袭一定成功 。
秦穆公去问蹇叔 。蹇叔说:“使军队疲劳而去侵袭相距遥远的地方,我没有听说过 。军队疲劳,力量衰竭,远地的国家有防备,恐怕不行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知道 。费了力气不讨好,士兵一定有抵触情绪 。而且行军走一千里,谁会不知道?”
秦穆公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攻郑,结果中了晋军埋伏,三人被俘 。
参见成语“厉兵秣马”、“不以一眚掩大德” 。
7、厉兵秣马
袭的拼音是什么怎么组词 袭字的拼音和词语

文章插图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解释】厉:通“砺”,磨 。兵:兵器 。秣:喂牲口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 。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典故】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帮助郑国守卫都城 。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 。他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在这里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碰到 。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 。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使秦军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 。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 。你们的孟明视将军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 。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
成语“厉兵秣马”即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参见成语“劳师远袭”、“不以一眚掩大德” 。
8、不以一眚掩大德
【拼音】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
【解释】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 。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典故】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率领数万大军去攻打郑国,结果出师不利 。回军途中,这三位将军在殽山遭到晋军的伏击 。几万大军变成了几万亡灵,三位统军将领也被俘虏 。最后还是靠了秦国公主——晋国的王太后文嬴说情,才得以逃回故国 。
秦穆公并没有责怪这三位将军,他认为自己应该负领导责任,最大的过错在于自己的决策错误 。而三位将军的丧师完败,则被说成是很小的过失 。
秦国此前的出兵,曾经有老臣竭力反对 。认为劳军远征没有秘密可言,极容易被打败 。但是穆公被眼前可能得到的一时利益所打动,一意孤行的派出了远征部队,结果导致了这场失败 。
正是因为这样,当三位统兵大将狼狈不堪地逃回来时,秦穆公身穿素服亲自到郊外迎接,对着回来请罪的几位败将放声大哭:“都是我不听忠言的罪过啊,让你们受委屈了;没有及早的召回你们也是我糊涂啊,你们哪有什么过错啊?而且,我也不会因为你们有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就忘记了你们的许多优点 。”
【袭的拼音是什么怎么组词 袭字的拼音和词语】参见成语“劳师袭远”、“厉兵秣马” 。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274291373@qq.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