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狐的耳朵有什么用?它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耳狐(学名:Otocyon megalotis)有蝙蝠翅膀一样的耳朵,最长可达14厘米 。实际上,其种名“megalotis” 源自希腊词“mega”和“otus”,意即大耳 。一双大耳朵在沟通交流、寻找食物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皮毛色彩淡黄至深蜜色不等,具体颜色取决于年龄和发现区域 。鼻口比其他狐狸大,呈灰黑色,两侧末梢灰白色 。高尖齿,可快速高效咀嚼昆虫食物,以助消化 。
外形特征
大耳狐之名源自它们一对巨大的耳朵,耳长114-135毫米,体毛多为棕褐色,喉咙和腹部为灰白色,耳外沿像戴着棕熊样的“面罩”,小腿、爪、尾尖呈黑色,除一对大耳朵之外,其独特的齿列也有别于其他狐类,大耳狐有46-50枚牙齿,多于其他异齿型有胎盘的哺乳动物 。其他犬类不超过两颗上臼齿和三颗下臼齿,大耳狐至少有三颗上臼齿和四颗下臼齿,下颌有一大块阶梯状的二腹肌突出,便于快速咀嚼昆虫 。成年狐头体长46-66厘米,体重3.0-5.3公斤 。四肢较短 。
生活习性
栖息于干旱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偏好短草区域 。居住在自建或其他动物留下的洞穴中 。洞穴一般存在多个入口和兽窝,以及长达数米的隧道 。
塞伦盖蒂平原,大耳狐85%的活动发生在夜晚,在南非,它们冬季白天、夏季傍晚出洞活动 。塞伦盖蒂平原的研究发现,大耳狐家庭独占的领地范围大致为0.25-1.5平方公里,以尿液标记领土边界 。每个家庭包括一对父母和它们的后代,一同觅食休息,相互间常躺卧触碰,互理毛发,彼此嬉戏护助 。在南非,大耳狐的家庭领地广泛重叠,很少或根本没有领土标志,有时数百米内聚集2-3个洞穴,种群密度可达10只/平方千米,可能与当地适宜的土壤或植被有关 。大耳狐的群居生活有助于多捕获白蚁、增强猎食探测,为后代通过模仿学习什么能吃,以及如何捕食提供机会 。
幼狐间的玩耍和脱逃行为有相似之处,因为,成年狐的示范行为常显逃避而不是打斗 。
大耳狐的食谱主要包括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偶有小型啮齿动物、蜥蜴、禽蛋、雏鸟和植物;白蚁、蜉金龟占食物来源的80% 。地面食草的白蚁会被路过的大耳狐吃掉 。它们从这些昆虫的体液中获取大量水分 。大耳狐常出现在大型食草动物如角马、斑马和水牛的周围,用一双大耳朵探听甲虫幼虫的动静 。一般独自觅食,在昆虫丰富的地方,大耳狐也会大量聚集 。实际上,群体觅食比同时同地的单独觅食能捕获更多的白蚁 。
【大耳狐的耳朵有什么用?它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地理分布
非洲特有物种,有两个亚群,一种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并延伸至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另一种分布在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 。
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安哥拉、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索马里、南非、苏丹、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 。
繁殖性状
每年繁育一次,初生幼兽9天后睁开双眼,17天后走出洞穴,刚出生的幼兽覆盖着稀疏的灰色绒毛,4-5周后,皮毛颜色变化与成体一致 。幼兽哺乳期15周,而后跟随父母外出觅食,完全发育成熟需5-6个月 。长成后分散交配 。雄狐守护、喂食以及和幼狐玩耍的时间甚至超过雌狐 。圈养大耳狐寿命为13年零9个月 。
大耳狐(见上图),别名蝠耳狐、好望角狐,为犬科大耳狐属的单一物种 。大耳狐属在犬科分类上争议不断,有的认为大耳狐与狐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常列为狐亚科单独一属,而很多学者认为大耳狐牙齿与其他犬科动物不同,牙齿较小,与犬科其他成员的亲缘关系都较远,大耳狐应该单独成大耳狐亚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