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 。主要出现了的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 楷书,草书,行书;历史演变如下:
1、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笔形细瘦,大小不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2、金文主要是指西周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的笔画丰满粗肥 。西周时期,经济发展 , 出现青铜器;
3、小篆在秦统一六国之后 , 推行的全国标准字体,字形匀称、整体;
4、隶书,在秦后期开始,至汉代发展成熟;
5、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与魏晋 , 一直沿用至今,广为流传;
6、草书在汉末唐初逐渐开始流行 , 它笔画粘连,字体多变,不易辨认;
7、行书最早产生于东汉末,由于其笔画连绵,易写好认而广受欢迎,一直运用至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