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梦见剪头发是什么预兆 梦见剪头发是什么预兆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 ,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2015年,


青田姑娘徐晓晓穿越大半个中国,


拍摄了8位在三线小镇的中国人


自己造飞机、实现飞行梦想的故事 。


他们背后是中国过万的民间飞机爱好者 。


在自家后院造飞机上天的中国人

开始这段疯狂且艰难的追梦之旅时,


他们大多已年过40岁 。


靠自学 , 在自家后院、屋顶,


用田里干活的麻布、旧汽车的座椅


等最普通、廉价的材料,


设计、制造属于自己的飞机 。


其中有一些人成功地飞上天,


另一些人也没能如愿,


有的甚至从半空摔下来,卧床不起 。


“很多人只看到他们花了20、30年就飞了20、30米 , 


而我看到的是他们倾注了几十年的生命 , 


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

一条与徐晓晓视频连线

这一系列被多家国际知名媒体评为


2017年度最佳摄影集 。


世界被这群中国民间飞行家们


的精神和创意所震撼 。


5月末,一条与摄影师徐晓晓连线 。


自述 徐晓晓


编辑 朱玉茹 责编 陈子文



平凡生活中的浪漫追求


最初知道这群人是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很小的报道 。他们在并不富裕的生活中这种浪漫的追求 , 让我非常好奇 。


他们坚持不懈的热情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克服技术和安全上的难题?又怎样在现实生活和梦想之间做平衡?


民间造机者的试飞影像

2015年初,我决定去拜访这些人,记录他们的故事 。我打电话给当地各种渠道 , 甚至直接去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问 。这个圈子不是太大,只要找到一个人就能联系到其他的人 。


最后,我花了10个月,拍摄了3个不同省份的8位民间制机者 。

王强与他设计、制作的飞机

居住在四川绵阳安县的王强是我见到的第一位,也是圈里的名人 。不少民间造机者是从他的故事里受到了鼓舞 。


王强出生于1976年,因家境贫穷 , 很小就去外地打工,从事理发工作 。

1990年代《航空知识》杂志文章

1997年,21岁的王强无意看见一本叫《航空知识》的杂志 。那时他还从未坐过飞机,只远远地在天上看见过,杂志里的图片让他第一次了解了飞机里面的样子 。


看得多了 , 王强开始照着杂志里的样子做些小模型,就用家后面竹林里的竹子、田里干活的塑料布这样的材料 。前前后后至少做了20架,但是都被他妈妈劈了烧柴了 。


王强飞机的部件几乎都是自己用旧物改造的

王强也不放弃 , 模型越做越大 。他不画图纸,就按照自己的思路买几根破铁管焊出架子,18块钱一根,一共用了6根 。发动机是用老雅马哈摩托车的发动机改造的 。


2005年7月份,他第一次试飞,当时飞得很低,只有2米高,但是在场所有人都沸腾了,王强自己也很是惊讶 。


王强家距离试飞的地方有两公里路,他每次都要和住在隔壁的壮汉两个人扛着机身从农田里穿过去 。

王强在村里的马路上开着自己飞机

刚开始的时候,王强和别人说自己是造飞机的,很多人不相信 。有一次他骑着辆破摩托去加飞机的油 , 被工作人员鄙视,结果过一会儿他真的把飞机开去了加油站 。“那人都傻眼了 。加完了我油门一踩,唰的一声就开走了 。”


王强曾一度想专职搞飞机事业,但是很难维持经济收入 , 家里还有孩子要养,他只能一边工作一边造飞机 。


目前,王强的飞机最高已经飞到了1500米高 , 他还致力于为其他民间造机者提供买得起的配件 。他对我说,“中国这么大,爱好者这么多,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创新和设计,遍地开花,那该有多好?”

王强在图纸旁画的画

王强的儿子,他说“爸爸造飞机,我长大了要造火箭”


赔钱、赔时间、甚至赔命的’三赔’事儿


和圈子里的不少人比起来,王强的经历算是幸运的 。我至今还记得拍摄中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做飞机就是个赔钱、赔时间,甚至有可能赔命的’三赔’事儿 。”

袁相秋在自家天台试飞自制的飞机模型

1952年生的浙江台州天台市人袁相秋20岁就开始研究飞机,等到40岁才有能力着手制造 。他回忆,“周围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上哪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啊 。”


1996年,袁相秋去县城买年货 , 偶然发现了《航空知识》杂志,坐在门口台阶上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天黑,把年货忘得一干二净,回家被老婆大骂一通 。

袁相秋造过8架飞机,现在只剩下3个轮子,其他的都被家人卖了废铁

不久,他的第四架自制飞机成功上天 。尽管飞行高度大概只有1米 , 时间只有几秒钟,袁老依然激动不已 。


这几年他因为新农村建设,场地受限 , 已经没办法再造飞机了 。他给孙子取名“晨翔” , 因为自己的每次试飞都是在清晨,想把梦传递下去 。


曹正书在家中

四川绵阳安县的曹正书因为家穷没有读过书,一字不识,圈里广为流传的飞行杂志他完全看不了,全靠自己摸索 。


他自己家办了个简陋的农机维修站,帮村民维修各种机械积累经验 , 顺便捡些别人不要的部件改造了用在自己的飞机上 。


曹正书的工作台,他梦想着能造出杂志封面上那样的直升机

从1984年开始研制飞机到现在,老曹造过的飞机多到自己都数不过来,却没有一架成功地离开了地面 。


村里不少人嘲笑他,还有人跑去偷他的机架和发动机卖废铁,但今年已80岁的曹正书依然在坚持,每天睡觉都要守在模型旁 。

退休后 , 金绍智开了一家小诊所

1944年生的金绍智是个航模发烧友,2007年退休后开始造飞机 。


2013年,他在和另一名发烧友一起试驾自制机时从空中摔了下来 , 昏迷了一整天,小腿骨折,肠破裂 。

金绍智发给徐晓晓的试飞视频,他给视频起名“你开车我开飞机”


家里人被吓得不轻,金绍智却不以为然,修养了不到8个月,又开始了飞行训练 。他说,“我这不是疯狂,是热爱!”


后来,家里人没办法,只好通知交通局,一看见金绍智拉着飞机出现在丽水的路上,就把他拦下来 。

金绍智在试飞时放开双臂

“我现在都用汽车拖着飞机上高速 , 去附近的城市飞,”金绍智悄悄告诉我 , 淘气的神情还像个小男孩 。

受伤的苏桂滨一聊起做飞机就变得精神起来

潮州的苏桂滨12年前进入这个圈子 , 制造了超过50台旋翼机 , 总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 , 高度超过4800米 。


家里人觉得他不务正业 , 妻子甚至说你不要拖累我了,离婚算了 。他不受动摇,但总提醒自己要更谨慎,每次试飞心里都挂念着家人为他担心 。


事故后,只能卧床的苏桂滨

不幸的是,苏桂滨在2014年的一次试飞中发生意外 , 飞机撞上电线杆坠落,他神经受损下半身失去知觉,目前只能卧床养伤,不知道能不能完全恢复 。


“我躺在床上,每天做梦都想开飞机飞到我们家门口那座上山看风景 。我的梦想依然没变,活到老,飞到老,”他告诉我 。


苏桂滨以前总在家里的天台上做飞机,女儿放了一个风车在那里祈祷他能早日重新飞行


脚踏实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很多人看来 , 他们就是一群疯子,花20、30年,赌上一切 , 就飞了20、30米 , 有的还“一事无成” 。但在我看来 , 他们是一群英雄 , 倾注几十年的光阴,向所有人证明“不可能的事情”也可以被实现 。


他们中绝大部分的梦想都很朴素,就想飞过家门口的那片油菜花的高度 。但也有不少民间造机者怀揣着超越个人的志向 。

张斗三和他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

张斗三是这群人中最天马行空的 。他小学没毕业,航空知识近乎为零 。最初所有人都觉得他在“痴人说梦”,零件工厂还开出过80元一个螺丝的天价为了吓跑他 。


这些都没能阻止张斗三 。1998年,经过3年的努力,他终于打造出第一架轻型飞机 , 并试飞成功 。在双翼上,张斗三写着:“我来自潮州,爱拼才会赢 。”


张斗三的草图和模型

现在他正在制作第五架原创飞机,他告诉我这将是一架适应在树林和山谷间飞行的救援用直升机 。


“现在社会观就是要赚钱,你不去赚钱还老花钱人家都说太笨了 。但是我的人生价值不是这样衡量的,我就是要做自己的发明 , 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发明 。”


何东飙和他的飞机工厂

萧山人何东飙原本做环保设备 , 11年前对飞机产生兴趣,组建了一个造机团队 , 目前已经造了25架飞机 。


他幻想,“以前学开汽车家人都会反对 , 觉得不安全,现在这已经是一种基本的技能 。也许30年之后 , 人们见面会问’你有没有飞行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以后会到这种水平的 。”


徐斌早年造飞机时的照片,村民都围着他看热闹

徐斌作为圈内的首席工程师和试飞员 , 心中也有同样的愿景 。


从18岁有飞行梦到真正飞上天,他花了14年 。32岁的时候 , 他驾着自己的飞机 , 飞了25分钟 。发动机是他网购的 , 驾驶椅是汽车上拆下来的,机翼、机身及旋翼都是自己手工做的,一共花了约3万元 。


徐斌和他的飞机展览馆

徐斌自办了一间“民间飞机展览馆”,目前已顺利开幕 。他的梦想是收藏所有中国民间飞行爱好者的作品,并在门口建跑道和办航展,让所有感兴趣的人有一个见面交流的机会 。


拍摄结束后,我决定和徐斌一起试飞 。开放式的机舱除了一条安全带之外没有任何的安全措施,我其实挺紧张的 。


试飞时 , 徐晓晓拍摄的徐斌背影和脚下的风景

但徐斌开心得就像个孩子,非常地享受 。那一刻,我也被他影响,低头欣赏脚下的风景 。


做飞机就像是这群人的生命 , 他们完全沉醉,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不做空梦,脚踏实地 , 很打动我 。我想借用这个系列向大家展示一个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世界 。


拍摄中的徐晓晓


一个无关名誉、地位、金钱的梦想世界


我出生在浙江省青田县,著名的侨乡 。


14岁,母亲接我来荷兰,觉得特别陌生、无助、孤独、封闭,有一种脚下没有根的感觉 。


徐晓晓返乡拍摄的系列作品《通往金山之路》

直到2013年,我重返青田县,拍摄了那里移民村的故事 。


青田县移民村内的老人和孩子

村里普遍是老人在带小孩,小朋友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还是不想父母 。我才知道,原来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故事 。


通过拍照,多年来在心里堆积的感受好像找到了一个渠道 。它让我首先寻回了和自己内心的连接,获得一种身份认同 , 然后通过做不同的项目,和外界建立联系 。


野长城沿线风景

2017年,我从山海关开始 , 历时一年到嘉峪关,拍摄了野长城沿线人们的生活状态 。


25000公里,在苍茫之中我也感觉它经常透露着生命和希望 。这种对比时常出现在我的照片里 , 旧与新、毁灭与希望、被忘记的与未来 。


周边村民多数牧羊、种地为生
【白天梦见剪头发是什么预兆 梦见剪头发是什么预兆】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