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篇一:端午日赐衣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 , 终身荷圣情 。
篇二: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 , 千古不亡湘水身 。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
篇三: 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 几人湮没几垂名 。
篇四:临江仙
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 今夕到湘中 。
篇五:屈原塔
作者: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
精魂飘何处 , 父老空哽咽 。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
应是奉佛人 , 恐子就沦灭 。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
大夫知此理 , 所以持死节 。
篇六: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作者: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 。圆绿卷新荷 。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
篇七:端午
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
篇八: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
篇九:和端午
作者: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 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篇十:南歌子·杭州端午
作者: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
游人都上十三楼 ,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
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
篇十一:浣溪沙·端午
作者: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 , 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篇十二:小重山·端午
作者: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细缠五色臂丝长 。
空惆怅 , 谁复吊沅湘 。
往事莫论量 。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
离骚读罢总堪伤 。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篇十三:渔家傲
作者: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
生绡画扇盘双凤 。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
等闲惊破纱窗梦 。
篇十四:竞渡曲
作者: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
刺史临流褰翠帏 , 揭竿命爵分雄雌 。
先鸣馀勇争鼓舞 , 未至衔枚颜色沮 。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
篇十五:贺新郎·端午
作者: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
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
早已有游人观渡 。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
灵均标致高如许 。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
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 1、轻汗微微透碧纨 , 明朝端午浴芳兰 。
—— 苏轼《浣溪沙·端午》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 陆游《乙卯重五诗》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 苏轼《浣溪沙·端午》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 文天祥《端午即事》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 杜甫《端午日赐衣》6、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 , 隋堤古柳缆龙舟 。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7、仙宫长命缕 , 端午降殊私 。
——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8、重午佳辰独掩门 。
——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9、幽寻未云毕 , 墟落生晚烟 。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10、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古诗有哪些,有名端午节古诗写端午的古诗《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
鼙鼓动时雷隐隐 , 兽头凌处雪微微 。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
向道是龙刚不信 , 果然夺得锦标归 。
《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
事古人留迹 , 年深缕积长 。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 。
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
未泯生前恨 , 而追没后踪 。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
《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 , 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有 , 只留离骚在世间 。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
日斜吾事毕 , 一笑向杯盘 。
《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
骑父稚子香囊佩 , 粉俏媳妇把景撷 。
《已酉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
《七律 ? 端午》【现代】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 , 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 , 不似今朝豆味香 。
经典︱十首端午诗词,哪首最得你心呢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 , 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端午节就要到了 , 马上就要开展浴兰活动了,现在的气氛已经十分浓郁 , 到处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 。
朝云已经将彩色的线绑在手臂上,辟邪的符咒也挂在了头发上 , 希望能与她相知相守,白头到老 。
和端午宋代: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 , 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现在的人只知道欢欢喜喜的过端午节,其实吃粽子 , 赛龙舟,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缕忠魂啊 。
小重山·端午元代: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
谁家儿共女 , 庆端阳 。
细缠五色臂丝长 。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往事莫论量 。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
离骚读罢总堪伤 。
无人解 , 树转午阴凉 。
诗人看着别家儿女手缠五彩绳,欢喜庆端阳,心里一阵惆怅 。
感叹在这样的日子里,有谁还记得那投江而死的忠魂义士,有谁还记得《离骚》的忧伤?端午三首宋代:赵蕃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尝闻求福木居士 , 试向艾人成祝呵 。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我欲于谁论许事 , 舍南舍北鹁鸠喧 。
诗人在这里同情了屈原,也感叹了自己的遭遇,同样是一片忠心,却无人可诉,无人能听,还是讲给那鹁鸠听吧 。
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 , 不知原是木兰舟 。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江亭暇日堪高会 , 醉讽离骚不解愁 。
端午赛龙舟本是开心的事,诗人却有一丝闲愁,是怀念屈原 , 也是感慨人生 。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 。
绿杨带雨垂垂重 。
五色新丝缠角粽 。
金盘送 。
生绡画扇盘双凤 。
正是浴兰时节动 。
菖蒲酒美清尊共 。
叶里黄鹂时一弄 。
犹瞢忪 。
等闲惊破纱窗梦 。
妖艳的石榴花,碧绿的杨柳,崭新的五彩线,真是一个祥和喜悦的端午节 。
那在待字阁中的女儿还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 。
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
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不管是什么时候 , 思念家乡都是永恒的主题 , 何况是在端午节这样一个传统佳节呢 。
已酉端午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 , 汨罗无处吊英灵 。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
这个端午节天空不作美,风雨大作,竟无处祭奠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 , 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 , 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
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
南乡子·端午宋代:李之仪小雨湿黄昏 。
重午佳辰独掩门 。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
空向梁间觅宿痕 。
客舍宛如村 。
好事无人载一樽 。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
恰似当时枕上闻 。
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在家 , 甚至连燕子都飞走了 , 空留下他一人孤独寂寞 。
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宫衣亦有名 , 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 ,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 灯节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
元宵之夜 ,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 人们赏灯 , 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 , 就是说只打墓坑 , 不筑坟丘 , 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 , 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 , 永为常式 。
”得到官方的肯定 , 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 , 故叫“重阳” ,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 , 或登高以锻炼体魄 , 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
重阳这一天 , 人们赏玩菊花 , 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 , 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 , 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
茱萸,也叫越椒 , 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 , 登高一望 , 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
赏菊 。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 , 品种繁多 。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
从医学角度看 , 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
插茱萸 。
茱萸 , 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吃重阳糕 。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 , 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
骑射活动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佩香囊,备牲醴 。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 , 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 , 卒于楚襄王九年 。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
伍子胥名员 , 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 , 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 , 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等..(1) 上联:一聊相识,再聊相知,相见更叹恨晚,红线巧牵姻缘 下联:千里共月,万里共网,天涯亦如咫尺 , 小屋喜迎中秋 (2) 上联: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人思乡 下联:半樽酒入肠,愁漫天 , 珍珠泪无语 一江水东流,几多愁 , 相顾影自怜 (3)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4) 上联:碧海青天 , 嫦娥应悔偷灵药 下联:一身虎胆,后羿无惧射九日 (5) 上联:往事难回首,回首断肠回 今宵醉苦酒 , 苦酒独饮苦 下联:明朝奔圆月 , 圆月中秋圆 (6) 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 , 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7) 上联:美酒佳人伴身侧,春风自得意 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人月俩团圆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 “粽子的味道”每到此时家里都会从外买现成的来吃,虽说各式各样,有三角,有五角 , 有枕头样的;也都很好吃,有肉馅的 , 有蛋黄馅的,但还是没自己包的吃的爽 。
今年,我再也不想错过这个大好时机,商量好下午跑到有包粽子习惯的邻居家去学包粽子 。
一到邻居家,受到热情款待 , 吃吃这个尝尝那个,小半时间都过了 。
“办正事 , 包粽子”他们便拿来粽叶,肉 , 米等一系列工具,开始包粽子 。
邻居家奶奶先把洗干净的粽叶叠成一个“蛋筒”形状,上面露出一片“大叶子” , 再把糯米倒入“蛋筒”中,塞肉,然后再倒糯米,用筷子剁实,最后 , 把粽子折成一个狗头形状,用绳子把它捆起来 。
就这样,一个粽子完成了,看起来挺简单的 。
我开始动手 , 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 , 学着她的样子折出一角 , 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 , 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 。
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 。
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 。
我急得直跺脚,幸好有奶奶她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 , 我才舒了一口气 。
到了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看我大显身手 。
我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 。
我接过棕绳,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 。
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飞快的飞出粽叶,还好我反应算快,及时捧?。跚嵘送?,但还是给邻居添了不少麻烦 。
幸好两家交情很深,要不然·····“不要紧 , 继续学,残局我来收拾” 听了邻居家爷爷的话,宽慰了很多 。
有了失败 , 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
几个包完后,我想给粽子换换照形 。
我用心地包着,一个比一个有趣 。
粽子下锅后,我没尝到我亲自包的粽子,我也不知道我最爱的蛋黄馅的粽子怎样包 , 但是我从包粽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
亲笔佳作 没抄袭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