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的赞美水的小诗

【原创】善利万物者·水
层层的涟漪,
是你的点滴
善利万物者如你 , 
包容沧海江河,
永生于天地
关于水的古诗 小学生要简单点易懂的古诗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氪蠡牧?。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 , 北风江上寒 。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
乡泪客中尽 , 孤帆天际看 。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 , 海天愁思正茫茫 。
惊风乱飐芙蓉水 , 密雨斜侵薜荔墙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河肭嘞?。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幽影每白日 , 清辉照衣裳 。
小学阶段你学过或积累过不少的描写山水的诗词,请选一首自己喜欢... 小学阶段的??晕,那就说一首简单的吧 。
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注释』鹿柴(chài寨):地名,同“鹿砦”,义为鹿栖息的处所 。
这是王维隐居的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 。
柴,通“寨”、“岩”,即树枝编成的栅栏 。
返景(yǐng影):同“返影”,即落日返照的阳光 。
苔:一作“莓”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 , 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 。
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 。
首两句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
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 , 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 , 后两句中是“青苔上” 。
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 。
接着一声“人语响” , 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
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 。
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
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 , 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 , “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 , 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
前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
起句很平实 , 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
三四句,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
虽然很辛苦 , 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
后四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 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 , 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 , 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 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
“带月荷锄归” , 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 ,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渲醒笠缱攀诵那榈挠淇旌凸橐淖院?。
关于山水的古诗小学四年级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 , 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王维:《鹿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一个岗位啊 。
二年级的话语文书上应该有的吧诗 。
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80首1-6年级古诗汇编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下册:《春晓》孟浩然 , 《村居》高鼎 , 《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小学二年级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小学三年级 】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①萧萧:风声 。
②挑:捉 。
③促织:俗称蟋蟀 。
④篱落:篱笆 。
)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
)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 , 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 , 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 , 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
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
③奇:奇妙 。
④西子:西施 。
)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①妆:打扮 。
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
)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 , 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 , 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 。
(胜日:好日子 。
②泗水:河流名 。
③光景:风光景物 。
④等闲:随意 。
) 译文:外出河边寻春踏青 , 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 。
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 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 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 。
(①乞巧:七夕 。
)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 , 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①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
②长河:银河 。
)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每晚孤独 小学四年级】 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①题:书写,题写 。
②西林:西林寺 。
③缘:因为 。
) 译文: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苏轼的诗小学有哪些《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三年级学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后两首是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大概用于选修的两首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

小学语文所有古诗词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3.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影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
6.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 , 须尽丘壑美 。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
8.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 , 城中增暮寒 。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1.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 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3.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14.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15.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
16.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17.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
18.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19.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
铅华不可弃 , 莫是藁砧归 。
20.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21.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22.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
24.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25.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
26.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27.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28.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
李白的 2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略贫廊ハ?。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30.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 。
弟寒兄不知 。
庭前看玉树 。
肠断忆连枝 。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食出野田美 。
酒临远水倾 。
东流若未尽 。
应见别离情 。
33.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
月出白猿啼 。
笑别庐山远 。
何烦过虎溪 。
杜甫的 3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35.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 , 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36. 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小池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分析】 杨万里(1127—1206) , 字廷秀 。
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 , 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
题解:杨万里(1127—1206) , 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
②惜:爱惜 。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
今译: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
诵读: ①内容浅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
②写作特点:将蜻蜓拟人化 , 增添了诗的情趣 。
③朗诵指导: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 。
[简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 , 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 , 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 , 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时序还未到盛夏 , 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
【小学生写的赞美水的小诗】--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