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波的十句诗句

【关于宁波的十句诗句】天童育王道中(宋·史浩)
迸云佛塔金千寻,傍耸滴翠玲珑岑 。
春供万象当远目,响答两地纷鸣禽 。
风摇野帻去复去,雨浥乳窦深复深 。
寄声俊逸鲍夫子 , 莲社不挂渊明心 。
游东钱湖(宋·史浩)
行李萧萧一担秋,
浪头始得见渔舟 。
晓烟笼树鸦还集,
碧水连天鸥自浮 。
十字港通霞屿寺 , 
二灵山对月波楼 。
于今幸遂归湖愿,
长忆当年贺监游 。
天童寺 二首(宋·王安石)
天 童 溪
溪水清涟树老苍,
行穿溪树踏春阳 。
溪深树密无人处 , 
惟有幽花度水香 。
虎 跑 泉
供厨煮浴方成沼,
转磨鸣春始到田 。
还了山中清净债,
却来人间作丰年 。
宁波的别名是"甬"
据古籍载,甬山曾有梅福庵、梅福洞等古迹,系汉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为抗王莽的专政,便辞官弃家在甬山之阳听莺悟道,元时戴表元作《访梅福洞》诗云:“路逢耕者问 , 山是化人开 。梅尉成仙去,安知不此来 。”在《奉化风情》一书中曾收录法号“西来”和尚咏《梅福庵》一诗,诗云“羽士留丹定 , 金仙作化城 。松房新月朗,药井旧泉清 。路入幽篁去 , 门开沧海平 。倚栏遥骋望 , 寥廓一身轻 。”
历代文人墨客对寿峰塔题咏颇多,清儒学之士蒋翼清有《甬山高塔》诗“山头突兀,昂耸太空 。雾迷文峰秀,烟冲警信通 。夜顶明星探碧汉,朝迎嫩日带轻虹 。”寿峰塔与奉化南山瑞峰塔遥相呼应,被称为“姐妹塔”,毛翼虎先生曾作《姐妹双塔》诗“巍巍双塔立西东,古迹千年造化工 。溯本追源思甬地,三江相汇五洲通 。”
宁波东湖的古诗《东钱湖》 湖草青青湖水平,犹航西渡入空明 。
月波夜静银浮镜,霞屿春深锦作屏 。
丞相祠前惟古柏 , 读书台上但啼莺 。
年年谢豹花开日 , 犹有游人作伴行 。
l 《东钱湖》的作者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 。
字伯厚 , 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 。
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 。
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 。
古诗词鉴赏 这是我们学校用的资料 , 一个超猛的老师编的 , 如果你增加悬赏分,我有更详细资料 怎样鉴赏古诗词(一)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明确鉴赏要求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二.分辨古诗类别 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必须辨别不同题材的诗词,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的判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题材的诗: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 , 也称“情歌”、“闺怨诗” 。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
2004年浙江卷《菩萨蛮 李白》亦属于这一类 。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等等 。
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陆龟蒙的《新沙》就属于这一类 。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等 。
此外,有些诗本身不是哲理诗,只是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等,这类诗不归入哲理诗范畴 。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 , 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
2001年全国卷中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属于这类诗 。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
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
其内容描写离不开山水 , 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行抒情”为主的 。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 , 只作记行诗,不可视作山水诗 。
2002年全国卷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属于这类诗 。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亦属于这一类 。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不议论 , 让读者自己思考 。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 。
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 , 均为名篇 。
1996年全国卷《咏史》(元朝阿鲁威的散曲)亦属这一类 。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 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
9、咏怀诗 。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 , 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 , 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
10、怀古诗,这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作 。
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
1996年全国卷 11、山水诗 , 又称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 , 通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 。
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王维的《过香积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两首:刘禹锡《望洞庭》,雍陶《题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赵嘏的《江楼旧感》等 。
12.闲适诗,借写一点生活琐事人以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趣 。
这类诗在高考中也有出...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