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古诗的高效教学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古诗词试题也是中考和高考中必然会出现的内容.那么我们知道,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境意高远,蕴涵哲理,脍炙人口、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上完六年级古诗词复习,我对新课标要求必背的古诗进行了一次测试评估,有以下几种评估题式: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把诗句、作者、诗题用线连起来; (3)根据下列节日写出对应的诗句; (4)根据景物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6)按要求默写古诗. 题目并不难,但范围比较广.评价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一些以前学过的诗句大部分学生毫无印象,就连去年每人背出并都会默写、在我心目中已经过关了的诗句写对的同学也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啊!带着一头的雾水,我冷静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1.从我的教学方法看 (1)教学形式套路化:古诗教学中,我往往采用这样的套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认为这样的套路是古诗教学的万能钥匙,教学设计也往往把解词释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花大力气解决.先是逐字逐词地解释,再是理解每个句子,最后串讲整首诗的意思,到此便认为达成了目标.习惯于古诗教学模式化的我在备课时自觉轻松、不假思索地套用这三步曲,娴熟用之.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我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2)教学任务简单化:很多时候,在古诗教学中,我中国功近利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却置古诗词文学营养和民族情结于不顾,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提壶灌之.将自己所认为的重点一股脑儿塞给了学生,以达到速成的效果.古诗教学最终被简化成会背诵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3)理解过程轻感悟:古诗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大.于是我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学生朗读的机会很少.常常是课始学了生字读一遍,然后理解诗意后再读一遍,一首诗“学完”,总共读了两三遍.学生自读感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所以,在学生的课本上看到的是干巴巴又千篇一律的译文笔记.课后,我虽也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但缺乏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缺乏对古诗词语言文字的拍案叫绝,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 2.从学生积累效果看 课外积累重数量,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片面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再加上应试的需要,我一有空就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宋词,一星期两三首,首首过关.结果学生越背越厌,凭借最短的有效记忆,糊弄老师.其实,这些所背的内容没过几天甚至几小时,早就遗忘了.真可谓是读得越多,忘得越快.此外,我指导学生背诵的古诗没有进行恰当的归类,全凭我的想当然,使学生的记忆产生误区,出现“问君能有几多愁”对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大笑话. 平时的古诗教学误区重重,因此,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古诗词学习怎会事半功倍? 如何使古诗教学有实效性?这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基点激情感.教师要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品议、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为契机.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二、诵读书写促积累.背诵古诗促进积累,增强记忆,首先要狠下功夫.早读课上成背诗课,学校一天的生活在古诗的诵读中拉开序幕,学生不只是会背即止,要温故知新,背得熟,记得牢.长期训练必将形成积累,增强记亿,养成习惯.其次书写古诗勤识字.用规范的文本,标准的章法指导学生在写字课上抄写、默写会背诵的古诗.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记忆,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就不会出现“春眼不绝晓,处处吻啼鸟”的错误了. 三、以读为主悟诗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的教学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诗情诗意是读出来的,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诗词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教师则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中国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在诵读中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以达到读懂诗意,感悟诗情的目标.如学习《江雪》与《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读读这两首诗,说说眼前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再进行朗读赏析,学生就能找到同样都在“独钓”,而两位诗人心情、境遇是不同的. 四、拓展比较助升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每个学期只学2~4首诗,整个小学阶段加起来也只不过是二、三十首.这对于有着古诗积淀丰厚的我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都是一种遗憾.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古诗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以诗带诗.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学四首关于送别的古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学习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后,可让学生自学《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几首关于爱国的古诗,这样就达到了以诗带诗、拓展诗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长期这样教学的话,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就能学到一百多首诗,学生古诗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的语文底蕴也就变得深厚了. 另外学习方法上也可以拓展.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古诗文的教学,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诗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如六年级《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可以通过读地图了解京口、瓜洲及钟山的地理位置,从而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还可启发学生联系常识课上学到的有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知识,感受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与离别家乡的依恋交织于胸的复杂情感.而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也可多样,有的朗诵,有的吟唱,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小品,有的将诗写成书法作品…… 古诗词教学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有一个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启示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有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浅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品读古诗词之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优化教学过程 , 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
一堂高效的阅读课,不但能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得到情感的熏陶 , 更能让学生获得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 。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体验来谈谈个人的一点儿浅见 。
一、认真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认真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
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能够真正的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的运用等,就可以轻松地驾驭课堂,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 。
正所谓有了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
二、激发阅读兴趣 , 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
”因此,教师要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能够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 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最终促进学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 真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1)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背成语 。
(2)课外阅读课时帮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阅读书籍 。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班内开展一些朗读小竞赛等 。
(4)精心设计导课 。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法 , 古人云: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教材文字的自主理解、自我体验、自由感悟,许多不同的体验正是在多样化的阅读中得以生成的 。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 学生自读、互读后进行交流 。
他们不但说出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 也体会出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还了解了祖国有珍贵的文化遗产等 。
学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
四、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学起于思 , 思源于疑 。
古人道:“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
”又云:“学贵有疑” ,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巧妙设问,质疑问难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
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的质疑问难成为课堂的源头活水 , 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力 。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我一般遵循如下 “三步曲”: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 。
在教学中巧妙设问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有利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五、以“情”为导,读悟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 享受审美乐趣 。
因此,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以“情”为导,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
1、以“情”为导,读中品悟,积累内化语言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阅读,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更深,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更有效,结合语言想象的画面更清晰,课堂学习的质量就更高 。
读即朗读,悟即品悟,朗读和品悟相辅相成 。
熟读、精读之后,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语言的艺术之魅力 。
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
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 , 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
在教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课《迷人的九寨沟》时,我设计了如下合作细读、整体感悟的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 了解九寨沟迷人在什么地方 。
接着,四人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各自初读课文的体会,说说“九寨沟真是迷人的人间仙境”的理由,一起读读有关句子或段落,读后由小组成员简单评议 。
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 。
2、读写结合 , 拓展延伸 。
阅读是写作之母 。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从对课文的品读上积累写作素材,从教材中学会作文方法,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 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么教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
二、读与练同行 。
三、加强朗读训练,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
五、处理好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
总之 ,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言技巧的基础 。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多形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 使学生相成正确的阅读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小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 。
因此 , 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 , 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 。
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 , 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 。
“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 “聚沙成塔 , 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 。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 , 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
做生活的有心人 , 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 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
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 , 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
二、回忆内容促进记忆每天晚上睡觉前 , 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 , 加深记忆 , 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 。
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 。
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 。
由于刚上完课 , 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 , 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 。
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 , 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 。
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
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 , 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 。
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
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 , 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 。
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 。
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
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 。
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
五、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 。
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但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 。
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 , 耻于问六、加强背诵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 。
适当背诵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 。
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 。
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
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 。
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 。
记忆知识,可分为内部记忆和外部记忆 。
记在大脑里为内部记忆,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部记忆 。
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科学家们曾经讲过,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的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 。
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及时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 , 很多人记住知识是要靠反复的记忆 。
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
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 。
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
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我校从2007年9月开始,开展了“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 。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校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
然而,仍有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有:1、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
我校学生家长在机关单位工作的比较少,大多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和经商的个体户 。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孩子去博览群书 。
甚至一些人认为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 。
虽然老师也经常强调要多看课外书,但一些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 。
2、课外阅读涉及范围小 。
在一些家长和孩子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就认为是买优秀作文选,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
这些孩子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
3、课外阅读习惯难养成 。
一些孩子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 有效地组织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一、培养兴趣 , 激发阅读 。
1、榜样激励 。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 。
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 , 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
2、巧设悬念 。
故事人人都爱听 , 尤其是这些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 。
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渲讲,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 , 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
3、故事引路 。
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让孩子轮流上台讲故事 。
孩子们的表现欲都很强 。
为了讲出精彩引人的故事 , 他们自然会去翻阅大量的书籍 。
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会对听故事的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
老师从而告诉孩子 , 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 。
二、推荐读物 , 引导阅读 。
1、推荐合适的书籍 。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 。
我们不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之乎者也”,也不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 。
只有《天方夜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安徒生的童话》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
因此,我们只有向学生推荐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心灵息息相通的书籍,学生才会读得津津有味 , 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 。
2、选择合适的报刊 。
指导学生选择报刊,必须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
选择的报刊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 我们不能拿“毒花”去喂饱我们的孩子 。
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故事会》《小学生周报》《小读者》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花” 。
我们要让孩子在这样的“花丛”中健康成长 。
3、引导广泛地阅读 。
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
”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 , 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 。
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孩子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 。
我们只有指导孩子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 但是孩子如果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 。
如有的孩子凭着兴趣 , 有生动情节的内容才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 , 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
这样的读书是收效甚微的 。
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不仅要爱读 , 而且要会读 。
我们应该向孩子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
如何选择对学习内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
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 , 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那么阅读能力指的是哪些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阅读能力有以下几点1认读能力 认读是指读书时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 。
认读时,要逐字逐句的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 。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 。
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 , 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 。
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 。
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 。
3感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常会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 。
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 , 就会读劲十足 。
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 。
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
4记诵能力 记诵贯穿在朗读 , 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 , 达到背诵 。
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同时 , 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 。
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 。
第一,每当学生阅读了某些读物,他们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
第二 ,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喜爱 。
它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
在平时的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 。
在对每首诗词拓展时 , 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 。
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 。
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
第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
学生为了办报办杂志会阅读大量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 。
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 , 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
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
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 。
3授予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并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需要保持、持久、稳定 , 因此需要教学生阅读的方法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 , 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 。
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 。
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教会以下几种方法 。
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
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来阅读 。
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 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 。
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
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
小学1一6年级学习语文软件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和积累 , 学习要有计划 , 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
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知识差就每天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 , 等等 。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 。
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 。
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
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 , 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
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 , 现在也在受益 。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 。
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
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 。
有了积累 , 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 。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
兴趣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 。
教师要善于引导,平时多创设一些阅读、交流的空间,可在学生、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
如:口语竞赛、模仿对话,朗读竞赛、背诵比赛等 。
或充分利用教室的“图书角” , 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
从小在书香的校园环境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
2、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 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 。
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
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
因此 ,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 , 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
阅读能力 , 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 , 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
知识来源于实践 , 阅读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
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高段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校 ,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阅读总量严重不足 。
这些学校的阅读教学一般表现为“教课文”,教师只重视对课文的学习,醉心于对有限文本的深挖细掘,很少有组织地开展课文以外的阅读,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检查评价不够 , 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佳 , 阅读总量不足 。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或者进城务工子女 , 父母亲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别说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
但与此同时,小学高段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多数学生家庭具备网上阅读电子图书的条件,学校的城域网、班班通、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等硬件条件也有利于改进阅读教学实现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
为此 , 笔者立足城乡结合部学校实际,针对小学高段课内外阅读的开展 , 重点围绕解决“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开始了小学语文高段课内外“群文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探索 。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实现课文“长文短教”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初级阶段一般就是教师以“教材的单元”为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整体学习,而不再一篇一篇地讲授课文;高级阶段则是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 , 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 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 。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比较长的课文,老师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二至三个课时甚至更多 。
从课堂观察来看,大多时间是“无病呻吟”的阅读理解,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
在笔者看来,单篇课文的教学时间 , 一般不应超过一个课时 。
笔者通过“单元整体教学” , 大大压缩了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时间,尤其是较长课文的教学时间,从而实现了课文“长文短教” 。
二、挖掘整合阅读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通过“单元整体教学” , 大大节约了学生学习教材文本的时间,语文课堂富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群文阅读”了 。
下一个问题是:读什么?不解决阅读资源的问题,“群文阅读”就成了无源之水 。
要使“群文阅读”的源头“活”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探索了以下几个途径:1、从图书室来 。
我校搞“书香校园”建设,把关在图书室的书,放到了学校走廓、过道等开放的空间,让学生随时取阅 。
这是一种进步 。
但我们也发现,其实把图书从“禁闭室”放出来后 , 还是很多学生不读书 。
所以,学生的阅读不都是“自发的” , 还需要相应的活动或任务才行 。
我们还尝试了在每个班建一个“流动书架”,将学校图书根据学生年级的差异适当分类 , 装入“流动书架”,让这些图书在班级流动起来 。
2、从家长来 。
笔者通过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每期给孩子买一本课外书,并将这本书带到教室放在“图书角”,与其他同学分享 。
然后以此资源为基础,组织相应的阅读活动 。
由于这些图书来自学生自己 , 学生自然非常关注自己提供的图书被同学使用和认可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阅读兴趣 。
3、网络上来 。
学校网络图书资源非常丰富 , 通过全区的教育城域网,学校共享了十万册网络图书 。
除此之外,还可以网上查阅、下载大量电子书籍 。
笔者通过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 , 根据单元主题阅读计划,适时上传电子书籍供学生在家时利用网络网上阅读,或者下载印发给学生阅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三、安排阅读活动任务,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资源 , 阅读的活动怎么开展?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 , 即使大量的图书摆在面前,也不会像老师期待的那样自主阅读 。
必须有大量的活动或任务,才能驱动学生的阅读 。
1、设置固定的“每周一读”课 。
笔者从语文课中每周拿出一个课时 , 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让学生静静地自主阅读 。
读什么,有时让学生完全自主 , 有时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给学生阅读提出方向性的要求 。
2、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拓展 。
开展拓展型阅读,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操作方法:一是根据文体 , 选读同类型文章 。
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篇名著”主题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等世界名著 。
二是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 。
如学习古诗词后向学生推荐作者的其他诗词 。
三是根据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 。
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主题时,推荐学生阅读《故乡》,以了解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变化;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体会鲁迅对长辈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网上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 。
3、创新阅读成果展示平台 。
笔者在班级中主要创建了四大展示平台,一是开展“好书推荐卡”设计活动,二是创办阅读手抄报,三是制作阅读黑板报,四是开展课前三分钟“小先生”活动 。
经过一年多的“群文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达到课本的10倍以上 。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强,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从而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和“我会读” 。
笔者也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小学语文高段课堂“单元整体教学”为基本方向,以“长文短...
小学生怎样学好语文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
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策略的问题 。
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 。
学习也是一样 。
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 , 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 。
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 。
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 。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
”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
”(埃德加o 富尔《学会生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
语文的学习方法 , 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 。
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 。
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 , 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 , 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 。
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 , 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 , 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 。
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 , 等等 。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
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 。
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 。
第二 , 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 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 。
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 。
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 。
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 , 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 。
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 , 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 , 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 。
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 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
(一)注意策略 。
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 , 以促进学习与保持 。
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 。
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 。
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 , 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 。
(三)精细加工策略 。
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 。
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
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
(四)复述与复习策略 。
如 , 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 。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 。
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
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
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学会听课,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 。
同时,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
如果写作能力差 , 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知识差就每天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 , 等等 。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 。
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 。
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
掌握快速阅读之后 , 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 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
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 , 现在也在受益 。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 。
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
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 。
有了积累 , 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 , 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 , 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
...
【如何提高古诗的高效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