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动物的小诗

请保护动物
不敢看你的眼睛,
不敢听你的悲鸣,
不敢感受你的心情 。
你是和我们
一样的生灵 。
我们凭什么
夺走你的生命?
然而这一切
都已发生 , 
它让我的心
得不到安宁 。
古人描写动物的诗词1.马 卖骆马 【唐】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 , 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归马华山 【唐】白行简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冰生疑陇坂 , 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 , 腾骧渭水湾.幸逢时偃武 , 不复鼓鼙间.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唐】曹唐 騄耳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四啼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箸斜. 堕月兔毛干觳觫,失云龙骨瘦牙槎. 平原好放无人放,嘶向秋风苜蓿花. 陇上沙葱叶正齐 , 腾黄犹自跼羸啼. 尾蟠夜雨红丝脆 , 头捽秋风白练低. 力惫未思金络脑,影寒空望锦障泥. 阶前莫怪垂双泪,不遇孙阳不敢嘶. 不剪焦毛鬣半翻 , 何人别是古龙孙. 霜侵病骨无骄气,土蚀骢花见卧痕. 未喷断云归汉苑,曾追轻练过吴门. 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空被秋风吹病毛,无因濯浪刷洪涛. 卧来总怪龙蹄跙,瘦尽谁惊虎口高. 追电有心犹款段,逢人相骨强嘶号. 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 病久无人著意看,玉华衫色欲凋残. 饮惊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叶寒. 长襜敢辞红锦重,旧缰宁畏紫丝蟠. 王良若许相抬策,千里追风也不难. 马 【唐】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白马 【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 , 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 , 碧云天上作鸾鸣. 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 , 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白马 【唐】贾至 白马紫连钱,嘶鸣丹阙前.闻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 , 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咏马 【唐】杨师道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白马 【唐】翁绶 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 金埒乍调光照地,玉关初别远嘶风. 花明锦襜垂杨下,露湿朱缨细草中. 一夜羽书催转战 , 紫髯骑出佩騂弓. 老马 【唐】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浴马 【唐】喻凫 解控复收鞭,长津动细涟.空蹄沈绿玉,阔臆没连钱. 沫漩桥声下,嘶盘柳影边.常闻禀龙性,固与白波便. 塞马 【唐】元稹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2.虎 猛虎行 【魏晋】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 , 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 , 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猛虎词 【唐】储光羲 寒亦不忧雪 , 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 , 所恶伤明神.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 蒙马一何威 , 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 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猛虎行 【唐】韩愈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狸.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 , 暮还食其妃.匹侪四散走 , 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两旁,乌鹊从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豹来衔其尾 , 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虎坐无助死 , 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白虎行 【唐】李贺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 , 铸剑佩珏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拿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猛焰烈烧空,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 , 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终,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 , 汉皇知是真天子. 猛虎行 【唐】李贺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猛虎行 【唐】齐己 磨尔牙,错尔爪. 狐莫威 , 兔莫狡,饥来吞噬取肠饱. 横行不怕日月明, 皇天产尔为生狞. 前村半夜闻吼声, 何人按剑灯荧荧. 虎迹 【唐】韦庄 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迹渐成群. 我今避世栖岩穴,岩穴如何又见君
至少5个诗词曲赋中描写动物的句子长亭怨慢·雁 (清·朱彝尊)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
紫塞门孤 , 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
随意落平沙 , 巧排作、参差筝柱 。
别浦,惯惊移莫定 , 应怯败荷疏雨 。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
渐欹斜、无力低飘 , 正目送、碧罗天暮 。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
摸鱼儿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 , 直教生死相许 。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
欢乐趣,离别苦 。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 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 。
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 。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
千秋万古 。
为留待骚人 , 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红楼梦{四十八}宝钗食螃蟹绝唱 桂霭桐阴坐举觞 ,  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镜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 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 ,  月浦空余禾黍香. 红楼梦{四十九}黛玉咏蟹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  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 南冠客思深 。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 , 我亦举家清 。
描写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诗词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4.绿阴不减来时路 , 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6.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 8.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1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12.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希望能帮助到你
描写小动物的诗歌朋友,我有一些不错的资料,用这些材料提供的方法对付高考诗歌鉴赏应该没问题nbsp;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nbsp;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 , 供大家参考 。
nbsp;第一种模式nbsp;分析意境型nbsp;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nbsp;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nbsp;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关于保护动物的小诗】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nbsp;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nbsp;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nbsp;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nbsp;答题示例:nbsp;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nbsp;绝句二首(其一)nbsp;杜甫nbsp;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nbsp;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nbsp;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nbsp;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nbsp;第二种模式nbsp;分析技巧型nbsp;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nbsp;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nbsp;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 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
nbsp;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 , 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
(3)对比 。
(4)白描 。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
nbsp;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
(2)比喻 。
(3)拟人 。
(4)夸张 。
(5)双关 。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
(6)用典 。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
nbsp;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nbsp;答题示例:nbsp;早行nbsp;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
天未放亮 ,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nbsp;反衬出nbsp;陈与义nbsp;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
nbsp;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
nbsp;寂寞小桥和梦过 , 稻田深处草虫鸣 。
nbsp;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nbsp;第三种模式nbsp;分析语言特色nbsp;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nbsp;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nbsp;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nbsp;答题示例:nbsp;春怨nbsp;答:此诗语言特点是
描写动物的有趣的诗歌、故事有哪些?妈妈的葡萄 山洞里住这狐狸妈妈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狐狸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 , 肚子饿了 。
”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给你找好吃的 。
” 狐狸妈妈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
“对不起 , 我的孩子饿得直哭,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
”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上葡萄架,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 。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狐狸妈妈听见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可是它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坐下来休息 。
忽然,远处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 ,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呜,有危险快逃呀!” 小狐狸听见妈妈的叫声,赶忙逃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 。
后来 , 小狐狸到处在深山里寻找着妈妈的踪影,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的长大了 。
有一天,小狐狸来到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树下,发现树下长着一串葡萄,它尝了一颗:“呀!好甜呀!”小狐狸又想起了妈妈的话:“你等着 , 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吃的 。
”于是,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 , 谢谢您!”
描写动物的诗歌 作者分别是谁? 快!我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陶渊明:《归园田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敕勒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张志和:《渔歌子》)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