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古诗有最最最简单的简笔画

哪个古诗有最最最简单的简笔画
请看两首古诗最简单的简笔画:

《所见》古诗写儿童活动的诗句 所谓动物简笔画 , 就是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动物主要的外形特征,要画得简,画得像 , 必须要删掉细节,突出主要特征,把复杂的形象简单化 。
动物简笔容易掌握,不仅能激发小宝宝的学画兴趣 , 还可以培养小宝宝的速记能力、概括能力、想像能力,有利于小宝宝的智力发展 。
小宝宝都喜爱动物,爱听动物王国的故事,特别爱看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黑猫警长》等迷人的形象,所以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动物 。
利用小宝宝喜爱动物的特点;教小宝宝画好动物简笔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要想教小宝宝学画动物简笔画,妈妈就要常带小宝宝到动物园游玩,利用动物的形体引导小宝宝仔细观察动物 。
在引导小宝宝进行观察的同时,还要多给小宝宝讲一些有关的动物常识,帮助他找出绘画的规律和结构 。
并提示小宝宝知道 , 有些动物的身子是椭圆形的 , 绘画时要以圆为主体 。
大象的鼻子很长、刺猬的鼻子最尖、河马的嘴巴最大、长颈鹿的脖子最长、兔子的尾巴最短等等 。
【哪个古诗有最最最简单的简笔画】 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后,妈妈就可以教小宝宝学习画简笔画了 。
下面我们就和小宝宝边学画画边游戏吧 。
[游戏-1]画椭圆要画好动物简笔画,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椭圆形练起 。
因为,小宝宝对椭圆形的画法基本已经掌握,所以,画起来也比较容易 。
在指导小宝宝画好椭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教小宝宝在椭圆的上下左右、里里外外添加线条,一些形态各异的动物便活灵活现的画出来了 。
快教小宝宝动笔吧 。
(1)画大象方法是:妈妈教小宝宝画一个大椭圆,在头的部分画一个竖的小椭圆,再画一根弯曲的长线,就成了大象的鼻子了,在大椭圆上画出四根竖直线代表四条腿,在每一根竖线的底部画上小小的椭圆,最大的椭圆后画一条小尾巴,一个简易大象就画出来了 。
(2)画金鱼方法是:先教小宝宝画出椭圆形的鱼身 , 再画圆形鱼眼,在两眼间画一弧线鱼嘴,最后再画出有波浪的鱼尾 。
(3)画青蛙方法是:画青蛙和画金鱼没什么区别,先画出椭圆形的青蛙身子,再画筮两个圆眼,然后在身子两旁画四条弧形腿,上面再画几条花纹 , 一个一蹦一跳的青蛙就出现了 。
(4)画牛如果教小宝宝画站着的牛或大公鸡等动物,就要引导小宝宝运用几何形状来描绘了 。
方法是:因为牛的身体是长方形的,头是倒梯形的,所以,在画牛时,先画一个长方形的体形 , 再画一个倒梯形的头,然后在适当的位置添加耳朵、眼、嘴、牛角、尾和腿,一头牛就出现了 。
(5)画公鸡大公鸡的身子是斜三角形的 。
在画好的一个斜三角形的适当位置上添加嘴、眼、鸡冠、腿、爪和尾就行了,就可以了 。
(6)画小鸭方法是:妈妈先拿出小鸭子的图画让小宝宝仔细观察它的特点,然后启发小宝宝说:“小鸭子的脑袋是什么形状?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宝宝好好看看哟!”在小宝宝看时,妈妈随便把描述小鸭子外形的四句顺口溜教给小宝宝:“脑袋像圆球 , 身体像小船 , 颈上嘴巴扁 , 眼睛半个圆 。
”妈妈边说顺口溜边画小鸭子.随便给小宝宝纸和笔让他跟着一起画 。
这组游戏是有针对性的,主要是训练小宝宝绘画的基本功和学习基础知识,游戏中所采用几何图形来概括动物的基本形状,对小宝宝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很有帮助 , 并可以帮助他掌握绘画的结构,提高构图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
爱心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小宝宝画动态动物简笔画时,有些动物的身子不是椭圆形的,小宝宝掌握不好,但它们的卧姿是椭圆形的 , 比如 , 小猫、小羊、狐狸等,画这些动物,可以画它们的卧姿 。
在教小宝宝练习一段画动态动物简笔画后,妈妈要教小宝宝画一些小宝宝比较熟悉的、简单的动物静态简笔画 。
请问:古诗《所见》什么和什么 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的样子?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 。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 , 机关用尽不如君 。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 , 却教明月送将来 。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清)《村居》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 (宋)《夜书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袁枚 (清)《所见》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 , 浮萍一道开 。
----白居易(唐)《池上》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胡令能 (唐)《小儿垂钓》
夜书所见古诗中儿童什么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词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情境图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诗词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蟋蟀. ⑤篱落:篱笆. 诗词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 ,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词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 ,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 , 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 , 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 , 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 , 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赏析: 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 , 江船漂泊 , 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 , 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 , 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 , 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 , 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 , 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二、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 , 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 , 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 , 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 , 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 , 明灯照篱落,是乐景 , 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 , 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 , 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 , 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 , 所见所闻,或明或暗 , 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 , 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 , 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 字句斟酌: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
关于儿童的古诗词 ?。?是词?。?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 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  搓够千寻放纸鸢 。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 , 机关用尽不如君 。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 , 却教明月送将来 。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 , 闲看儿童捉柳花 。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回答者: lovefir520 - 榜眼 十二级 5-11 21:31 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 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樾⑶ 。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 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 , 芭蕉分绿上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回答者: 梦幻仙女125 - 助理 二级 5-12 13:37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
白兔捣药成 , 问言与谁餐?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
池上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小娃撑小艇,未知巧与拙 。
偷采白莲回 。
向夜在堂前, 不解藏踪迹 ,  学人拜新月 。
浮萍一道开 。
描写乡村风光的古诗词和它的插画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村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所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
古诗所见带拼音《所见》 《suǒ jiàn 》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bì kǒu lì。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
[注释]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
②振:振荡;回荡 。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
④欲:想要 。
⑤捕:捉 。
⑥鸣:叫 。
⑦立:站立 。
[创作背景]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
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 , 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 , 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 , 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 , 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 , 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 , 刻画得活灵活现 。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 。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 , 十分本色 。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 , 小牧童怎样捕蝉 , 捕到没有 , 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
...
怎样画儿童简笔画 我是一个美术老师,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多大了,如果是小孩的话,我不建议孩子学简笔画,现在很多不懂的家长就觉得孩子画矩形的规整的画就是多么多么的厉害,其实不然,这样即磨灭的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让孩子对画画失去了兴趣 。
大人往往用我们成年的人审美去审视孩子们的画,其实是错误的,国外很多孩子的教育就是开放性的教育 , 让孩子们在绘画的世界里创所欲言的画 , 国内也有这样的教育机构,希望能帮到你 ,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