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低风险区没必要倡导就地过年“一刀切”

近日,多地发出“就地过年”倡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冬春季疫情防控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 。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 , 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12月19日《工人日报》)
众所周知,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 , 倡导“就地过年”既是“防疫之需”,更是“安全之需” 。一方面,春节期间是人员流动最密集的时候,而防疫工作的“大忌”就是人员密集 。因为人员一旦密集,就极易造成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最终导致疫情的失控 。另一方面 , 春节正逢寒冷的冬季,而冬季本身就是传染性疾?。?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群在冬季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 。正是基于这两大因素,各地纷纷倡导“就地过年” 。
【专家:低风险区没必要倡导就地过年“一刀切”】但笔者以为,倡导“就地过年”绝不可以“一刀切” 。其实,是否需要“就地过年”,需根据当地的疫情风险程度来研判、来定夺 。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地过年”不仅需要“倡导”,而且需要“强制”,这既是出于防疫工作的一种需要,更是基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一种考虑 。但如果不在中高风险地区 , 只要做好常态化的亮码、测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就无需非得强制“就地过年” 。
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 一些地方的防疫工作往往过于“简单化”,动辄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致使民众的正常出行自由遭受严重影响 。就拿倡导“就地过年”来说 。一些地方明明是低风险地区 , 甚至是“无疫区”,竟然也“一刀切”地强制外来人员“就地过年”,这显然是“不担责”“不作为”的一种体现 。可以说,就地过年“一刀切”也是一种“过度防疫” 。
眼下,虽然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疫情不间断的“反弹”现象 , 但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 。在此背景下,动辄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强制“就地过年”,显然没有必要 。一方面,经过近两年的疫情防控 , 各地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防疫经验,不再谈“疫”色变,人们已慢慢习惯于亮码、测温、戴口罩等日常防疫,防疫工作已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防疫工作已经做到了科学、精准,对于疫情已有科学研判的能力,包括防控能力和救治能力也日益完善 。加之,我国疫苗累计接种已经超过26亿剂次,人群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这一系列的“防疫屏障”,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可见,就地过年“一刀切”,不仅无益于民众安心过年,而且也让政府的公信力大大受挫 。
当然,在疫情背景下,不管是中高风险地区,还是低风险地区,亦或是“无疫区”,都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除了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外 , 还需倡导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自觉做到“非必要不远行”“就地过节”“就地过年” , 确保疫情不传播、不扩散、不蔓延 。这才是防疫的“正确打开方式” 。
再过一个多月,一年一度的春节大幕就要拉开了 。笔者衷心希望各地既要常态化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又要做到疫情风险研判,更加突出防疫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政策,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 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健康、愉快、平安的春节,切忌“一刀切”地强制“就地过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