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写修仙的诗句?

1.《蓦山溪·修仙慕道》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修仙慕道,为甚都担阁 。妄想太虚高,皆由骋、外缘欢乐 。内中珍宝,未晓是无为,只夸强,又夸能,夸里还销铄 。非知下手,怎会重安脚 。每谩度饥寒,争似把、阴阳做作 。白纯红赫 , 光艳灿然殊,一方圆,十方明,方现真丹药 。
2.《满庭芳 劝化》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人皆好色,妻常设计 。巧笑语言诈伪 。日日梳妆,图要见他*喜 。时时耳边低呃,紧唆人、争财竞气 。存自便,更不询富贵,义与不义 。欢喜冤家没解,岂思量,好意却是弱意 。昼要衣餐,入夜偷盗精髓 。悟来心惊胆颤,怕追魂、取命活鬼 。归大道,处无为,谨修仙位 。
3.《满庭芳·三十年间》
年代: 元 作者: 刘处玄
三十年间,几番宠辱,细思往事慵言 。也曾牒发,曾受帝王宣 。今日山村且住,他时去、高卧云烟 。洞天隐,松峰之畔,保命是修仙 。无愆 。全道德,自然达理 , 炼汞烹铅 。未功圆行足,闲对林泉 。真乐琴书为伴,忘尘世、了熬煎 。逍遥好 , 蜕形真去,升入大罗天 。
4.《满江红 赠止庵张宰公》
年代: 元 作者: 李道纯
性正惟中,只这是、修仙秘诀 。若稍有偏颇,动生差别 。试向动中持得定 , 自然静里机通彻 。会三元、五气入黄庭,金花结 。运火功,有时节 。海潮生,天上月 。那一升一降,复圆复缺 。十月工夫无间断,一灵妙有超生灭 。更问予、向上事如何,无言说 。
5.《点绛唇·学道难成》
年代: 元 作者: 尹志平
学道难成 , 无明触处生烟火 。招殃祸 。时光虚过 。生死如何躲 。早悟前愆,更不生人我 。还真个 。时时明破 。下手修仙果 。
古代修仙诗词擦 你还 真是 条件多 《许仙志》算是异界重生修仙,后来考上状元了,你说诗词歌赋那些东东可能不会吗? 形象问题基本是善人 。
《异界之全被动技能》还不错的游戏异界小说 。
《技压群芳》异界修仙, 文采勉强 。
MM多,形象一捏捏 。
后面的 游戏异界 我 倒是很多,但是符合你的文采条件 还得修仙或者游戏技能 那就 不是很多了 ,要就留下邮箱。
真诚的古诗1、难买丹诚一寸真[宋] 晏几道 《采桑子·心期昨夜寻思遍》2、诚哉辞甚真[宋]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3、忠诚真弗欺[宋] 张镃 《杂兴》4、真诚悟几家[宋] 宋太宗 《逍遥咏》5、做人真个亦诚难[宋] 张九成 《论语绝句一百首》6、永真诚做他上士[元] 王哲 《水龙吟·若修仙子圆成》已折叠3条王哲的查询结果7、待把真诚问阿郎[宋] 赵长卿 《采桑子·去年岩桂花香里》已折叠1条赵长卿的查询结果8、启真诚[元] 侯善渊 《长思仙》9、愈见真诚处[元] 张之翰 《蝶恋花·往岁相从今几许》10、诚明德乃真[宋] 周必大 《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阁》11、真诚若契真境[元] 李齐贤 《水调歌头 望华山》已折叠1条李齐贤的查询结果12、自言诚不真[唐] 元稹 《赛神》13、真诚不是小儿嬉[宋] 释宗杲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14、过此番才显真诚[宋] 无名氏 《沁园春 按原误作满庭芳,兹据律改 。
》15、真诚炼行无差[元] 谭处端 《望海潮·堪嗟浮世》16、但拈取真诚[宋] 沈端节 《洞仙歌·雪肌花貌》17、笃诚真复类尨降[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18、真诚博[元] 马钰 《踏云行·重到兴平》19、采真诚眷恋[唐] 柳宗元 《界围岩水帘》20、诚亡真混沌[唐] 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21、真诚不到此中来[元] 元好问 《天池》22、卫霍真诚奉主[唐] 卢群 《淮西席上醉歌》23、真诚实可怜[元] 王丹桂 《醉桃源 赠库使县君完颜氏》已折叠1条王丹桂的查询结果24、敢崇文貌独真诚[宋] 杨时 《送行和杨廷秀韵》25、原本真诚[现代] 《四言诗·祭母文》26、见真诚厚爱[宋] 杨泽民 《六丑·叹浓欢易散》27、高真诚寥邈[唐] 吴筠 《游仙二十四首》28、红颗真珠诚可爱[唐] 戴叔伦 《荔枝》29、开怀聊与话诚真[宋]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
请用一些优美的句子描写出下面的景色,最好是古代或是修仙之类的句...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
玉洁松贞 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 。
形容品德高尚 。
竹苞松茂 苞:茂盛 。
松竹繁茂 。
比喻家门兴盛 。
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
餐松啖柏 以松柏的叶实充饥 。
形容修仙学道者超尘脱俗的生活 。
餐松饮涧 食松实,饮涧水 。
指过隐居生活 。
鹤发松姿 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 。
形容人虽老犹健 。
鹤骨松筋 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
鹤骨松姿 清奇不凡的气质 。
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
刻不容松 片刻也不能松懈 。
乔松之寿 乔、松: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和赤松子 。
指像仙人那样的长寿 。
松柏寒盟 比喻患难之交 。
...
@牧童@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资料 写作背景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
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
作者简介吕岩字洞宾,相传为八仙之一,(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唐代京兆人 。
一名岩客 。
咸通举进士 , 曾两为县令 。
都不曾答应 , 理由是喜欢自由自在 。
值黄巢起义 , 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
吕岩吕洞宾 。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
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 。
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
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 。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 。
(唐才子传作京兆人 。
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 。
咸通初中第 , 两调县令 。
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 , 放迹江湖间 。
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汉钟离,遂得道,不知所终 。
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以为小说、戏曲的题材 。
岩所作诗,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行于世 。
人物生平他大约生于唐朝年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 。
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 。
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 。
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 , 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 。
“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 。
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 , 与陈抟、李琪(一作“李奇”)等传奇人物交往 。
好以诗言内丹旨要,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
有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子)传其道 。
吕洞宾以内丹为修仙径路,兼摄禅宗,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爵,鄙顽空而悟真空 。
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 。
指出:“修炼丹者,先正其炉 。
”身为丹炉,神气精液为药物,目、耳、口、鼻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勿伤内真 , “然后于天地之炉、造化之鼎,调和药物 , 匹配阴阳,制炼神气” 。
认为“顺天道者,常存其身之元阳真一太和纯粹之气,则坐致长生” , 并说“其要在乎变炼五行而已” 。
主张一日当一年,昼法春夏,夜法秋冬,“升降阴阳 , 运行四序”,昼夜终始修炼 。
又认为,“性命根源,归乎一气 。
其来也,有一夫一妇焉;其去也,有三男三女焉 。
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 。
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以别九州 。
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 。
其要盖十有八焉: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 。
提出修炼当从消除六欲七情着手,泻心之积气而集其神 。
行肘后之法 , 即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要存想龙虎河车 , 使上起,但应防止肾之虚阳入顶而引起上壅生热,故须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俯仰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 。
继行飞金晶,“一撞三关”,直入上宫 。
炼之既久,如虑太过,则吐玉液炼其形 。
另尚有金液还丹炼形等法 。
其诗词,如“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等,奇谲诡异,尤脍炙人口 。
北宋以后,历代有人假托吕洞宾之名(或称“回道士”、“回客”、“回山人”等),行种种异事,故神化事迹迭出 。
【有哪些描写修仙的诗句?】民间信仰吕洞宾者甚盛 。
宋代道教学者曾慥编《集仙传》 , 称唐五代成道之士中“独纯阳子吕公显力广大” 。
托名吕洞宾的“自传”即称其遇钟离、苦竹真人,得金丹、驱鬼之道 。
“吾得道年五十 , 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 , “常游两浙、汴京、谯郡 。
尝著白襕角带,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间使者,筋头大 。
世言吾卖墨 , 飞剑取人头 , 吾闻哂之 。
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也 。
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 。
何以故?为人若反是,虽握手接武,终不成道” 。
元代道士苗善时更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七卷,汇集一百零八化故事 。
因而吕洞宾也为帝王所崇奉,宋宣和元年(1119)敕封“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
儿童古诗牧童《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全诗如下: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全诗的意思: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
他连蓑衣都没脱 , 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
简析: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