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有何区别?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


虽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讥笑为“伪君子”,但这并不影响君子这一词的美好内涵,我们做人、做事,都应该朝着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远小人 。
那么,君子和小人如何区分呢?孔子告诉我们十条标准 。
第一,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释义: 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 。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
感悟: 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
第二,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释义: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
感悟: 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视同仁,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结党营私 。
第三,看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释义: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
感悟: 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
第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释义: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
感悟: 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成功 。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 。
第五,看言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释义: 君子能够以道义包容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营造和谐的氛围;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却心口不一 。
感悟: 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并且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 。表面上迎合别人,顺从别人,但是却心怀鬼胎,甚至想着算计别人 。
第六,看气质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释义: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
感悟: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主要看气质” 。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 。
第七,看志向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释义: 这句话有多种解释 。一说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一说君子徇天理,日益高明,小人徇人欲,日益污下 。一说君子追求高层次的通达,小人追求低层次的通达;一说君子上达达于道,小人下达达于器 。
感悟: 古人说,志当存高远 。做人两个方向,一个向上,所谓“上达”,一个向下,所谓“下达” 。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
第八,看追求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释义: 君子所思考和忧虑的是德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是田宅禄位;君子所思考的是不能触犯法律,小人所思考的却是如何获得利益 。
感悟: 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虽蹈刑辟而不顾 。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 。
第九,看人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释义: 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
感悟: 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君子有自我反省、自立自强的特质,君子总是先反省自己的做法,寻找自我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对别人求全责备,自然不会有进步 。
第十,看抉择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释义: 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 。
感悟: 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君子的区别 。越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


相关阅读: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真实意思你懂吗?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
因为《论语》的这句话,有人就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他怎么会歧视女人?
有人根据古文特定的语法,发现《论语》的句式多用对偶 。例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所以从语法来看,这里的“女子”和“小人”是意思相近相似的词 。按照“人之阳曰男,人之阴曰女”,这里的“女”其实是一个形容词“阴性的”,“女子”就是“内心阴险狡诈的人”,全句就成了:那些内心阴险狡诈、人格卑鄙龌龊的人是最难以相处的 。亲近他们,他们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怨恨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孔子批判的是被“养”起来的狡诈卑鄙小人 。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君主啊!所以这句话是指君王身边的小人 。这些人,亲近了会变得无礼傲慢,远离了又会心生怨恨 。
还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背景 。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 。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那这后面一句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是非常麻烦的事 。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 。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 。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 。
【君子和小人有何区别?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回头想想,孔老夫子这句话多英明!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