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的主要格式

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
1、五言古体诗
五言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
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 。
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在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
2、七言古体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
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 。如杜甫的七言古诗代表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等 。
3、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 。
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 。
五言绝句的格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
(二)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 。
(三)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 。
4、七言绝句
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 。首先是篇幅固定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 。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
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 。按平仄律,七言绝句有四种标准句型:
(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
5、五言律诗
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五言律诗有四个基本句型:
(一)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二)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三)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四)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



6、七言律诗
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
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
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


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唐代著名的诗歌体裁有:绝句和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


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唐代著名的诗歌体裁有:绝句和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ω???)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