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 驻马听·吹

【白朴 驻马听·吹】《驻马听·吹》是元曲作家白朴的散曲作品,选入《元曲三百首》 。此曲是白朴“吹、弹、歌、舞”组曲中的第一首,他以卓绝的语言艺术描述笛子的美妙音色和笛手高超的演奏技巧 。白朴纯用象征手法展示笛声之悠扬激越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把笛手演奏的乐曲名与笛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令读者同时置身于美妙的音乐氛围和大自然美丽、雄浑、神秘的境界之中,得到高雅的艺术美的浸润 。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语言媒介将其转化为可供想象的视觉形象,这不仅需要诗人的灵感,而且需要有对音乐的非凡感受力,白朴正是这样一位诗人和音乐鉴赏家 。他将笛子演奏家所吹奏的乐音,转换为从沙漠的霜天到凤凰台的黄昏到江楼月夜这不同时段的三种场景,将早已消逝的笛音凝固在美妙的语言意境之中,这真是妙不可言的艺术再创造 。
 
原文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①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② 。凤凰台上暮云遮③,梅花惊作黄昏雪④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⑤ 。
 
注释
①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 。玉管:古乐器名 。汉刘歆《西京杂记》:“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 。”后亦作箫、笛等吹管乐器的美称 。李白有诗“黄鹤楼中吹玉笛” 。
②“霜天”二句:白居易《赋得边角》诗:“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 。望乡相并立,向月一时吹 。”宋人也有“霜天晓角”的词牌 。可知这两句暗映“角”,一种吹乐器,意谓大漠深秋的霜空中角声随风,致使鹧鸪把不住飞翔的方向 。但“鹧鸪”又可解作曲名,则此二句又可视为“玉管”(箫笛)在沙漠中吹奏《鹧鸪》的效果 。
③凤凰台:即凤台 。春秋秦穆公时有萧史善吹箫,与穆公女儿弄玉相爱 。穆公为作凤台居之,后萧史、弄玉夫妇双双从台上骑乘凤凰登仙 。此既指金陵凤凰台黄昏的景色,又指弄玉萧史故事 。当然也是暗示笛声所展示的音乐形象 。
④梅花:常作为《落梅花》的简称 。《落梅花》,一名《梅花落》,笛曲名 。
⑤“一声”句: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
 
翻译
吹管乐器有多种多样:玉管横吹时,清纯嚓亮,有穿云裂石的音响 。大漠深秋万里风霜,朔风卷带着号角声,使鹧鸪儿偏斜了方向 。凤凰台上忆吹箫,可惜暮云遮住了楼台,只留下一片迷茫 。玉笛吹罢《落梅花》曲,黄昏已蓦然临降,纷落的梅花同雪花一起飘扬,令人叹诧惋伤 。而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谁在江楼上高吹一曲,催低了楼头的月亮 。
 
赏析
这是作者《驻马听·吹弹歌舞》四首重头小令的第一首,全篇的妙味,在于有可分可合的两重解释 。以“分”观之,则“裂石”二句述玉管,“霜天”二句述角,“凤凰”句述箫,“梅花”三句述笛,全篇囊括了“吹”的主要乐器品种,而衔接无痕,无割裂凑泊之病 。从“合”的一面理解,则全曲可视作笛子(“玉管”解作笛的别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所分别产生的燎亮、悲冷、清凄、幽绝的不同声响效果 。在上面的“语译”中,我们取了第一种解释,这里不妨将第二种理解试译如下:玉笛横吹最是清纯动听,笛声清越,直可裂石穿云 。辽夏的霜空下沙漠无垠,吹起一支《鹏鸽》曲,笛声在朔风中飘曳不定 。暮云遮迷了凤台的楼影,在这黄昏时分,一曲《落梅花》暗自飞声,曲终才发现天空飘下了雪片纷纷 。夜深人静,江楼上有谁吹响了笛管,不知不觉间江月已沉 。将全曲的“吹”解作笛子的独奏,境界也是十分优美的 。我们虽不能断言追求双关是作者创作的主观意图,但全曲重蕴藉、多暗示的艺术特色,是一目了然的 。
 
古代诗词曲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常通过意象的闪现启示读者的联想,而形成美感的叠加和贯通 。本篇的“霜天沙漠”、“鹏鸽风”、“凤凰台”、“梅花”、“黄昏雪”、“江楼月”等,无不景与情俱 。这些意象还往往带有与音乐相关的特定意义,多人之于吟咏,例子除了“注释”中列举的以外,还有“横玉叫云清似水,满空霜逐塞雁飞”(无名氏《闻笛》)、“吹箫忆上凤凰台”(许浑《月夜》)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吹笛》)、“《鹧鸪》清怨碧云愁”(许浑《听吹鹧鸪》)等等 。既富象内之意,又多弦外之音,这正是本曲耐人品味、遐想的原因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