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润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是元代著名文人顾德润所作的散曲 , 选入《元曲三百首》 。该曲抒发行旅之人的归思 。将行进在船中的游子置于晚秋的气候环境中 , 通过岸边景物的描绘 , 或以颜色、或以音响刺激游子本已疲惫的心灵 , 如“篱边黄菊经霜暗” , 如“晚”、“檐马韵”、“晓钟寒” , 烘托出游子日甚一日的乡愁 。更令抒情主人公不安的 , 是“囊中青蚨逐日悭” , 贫寒更是乡愁的根本 , 这真乃一语道破 。语言平易 , 感情真挚 , 切合寒士远行时的心态 。
 
原文
长江远映青山 , 回首难穷望眼 。扁舟来往蒹葭①岸 , 烟锁云林又晚 。篱边黄菊经霜暗 , 囊底青蚨逐日悭② 。破情思晚砧③鸣 , 断愁肠檐马④韵 , 惊客梦晓钟寒 。归去难 , 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 。
 
注释
①蒹葭:芦苇 。
②青蚨:钱的代称 。典出《搜神记》 。悭(qiān):悭吝 。这里指囊中钱一天比一天少 。
③砧:捣衣的座石或垫板 。
④檐马:指挂在檐间的风铃铁马之类发出的声响 。
 
翻译
【顾德润 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我回首眺望 , 只见长江外青山数点 , 江水浩浩茫茫 , 无际无边 。长满芦苇的岸旁 , 小船来来往往 , 穿梭不断 。又到了黄昏时分 , 林子罩上了一层暮烟 。篱边的黄菊经秋霜而凋谢 , 而我日益拮据 , 一天天消耗着行囊中不多的金钱 。那暮色中的捣衣声常常扰乱了我的情怀 , 檐下铁马叮咚作响 , 使我肝肠寸断;而清冷的晓钟声 , 又无数次惊破了我的梦 , 再也无法入眠 。要回家是那样的艰难 , 我只能写一封信 , 报上“平安”两字 , 以抚慰家人对我的惦念 。
 
赏析
这一支“旅中” , 实际上包括了旅程的两种情味 。前四句的醉高歌是在舟船的动行中 , 而后七句的摊破喜春来则是泊岸后的旅宿 。行、宿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 。
 
醉高歌记行 , 主要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心情 。作者笔下出现了长江和远山 , 江中来往着大小船只 , 也包括诗人自己乘坐的航船 , 江岸的近处为大片的芦苇 , 远处是一道道树林 。从长江的远映青山、难穷望眼 , 反映了作者已在江上行过漫长的途程;江流浩瀚 , 扁舟来往 , 这一切都会牵惹起“旅中”强烈的漂泊情绪;而“烟锁云林又晚” , 呈现出一派暮气沉沉的客乡景象 , “又晚”的“又”字还带有羁旅日久、光阴蹉跎的感慨意味 。笔墨虽然不多 , 却写出了旅中浪迹天涯的一重客愁 。
 
摊破喜春来也有写景 , 但更多地直接结合着作者的感想 。“篱边”句点出深秋的节令 , “囊底青蚨逐日悭” , 则述出了客中困顿失意的处境 。接着 , 诗人用三句鼎足对 , 细绘了旅宿中不寐的伤心情状 。造成他彻夜难眠的 , 是“晚砧”、“檐马”、“晓钟”的声响 , 平白增重了诗人的孤寂感和失落感 。这种孤苦的情味 , 是旅中孤独凄清的又一重客愁的表现 。前一重客愁还能假借行程中的景物作为散虑的寄托 , 而在长夜止宿中 , 所表现出的旅愁就只能任它凝聚在心头了 。
 
结尾两句 , 是在晓钟惊梦的挨守中 , 起身修写家书的情景 。这一笔看似寻常 , 细细体味 , 却是饱含辛酸 。诗人吐出“归去难” , 这一沉重的现实已是不堪;而他还要向遥远的亲人掩饰真相 , 强自“回两字报平安” , 其苦心孤诣就不能不使读者更觉震动了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