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拨不断·布衣中

《拨不断·布衣中》是元代著名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所作的一首小令 , 选入《元曲三百首》 。曲子表现了作者浓重的叹世情绪 。在作者看来 , 古今英雄争王称霸 , 做得高官显赫 , 但最终化为尘土 , 这如同做了一场恶梦一样 , 没有什么意义 。不难看出曲子中流露出的历史虚无感和厌世感 , 这也是元代文人作品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
 
原文
布衣⑴中 , 问英雄 。
王图霸业⑵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 , 楸梧⑶远近千官冢⑷ 。
一场恶梦 。
 
【马致远 拨不断·布衣中】注释
布衣:平民百姓 , 未得功名的人 。
王图霸业:成王的宏图 , 称霸的大业 。
楸梧:两种树木名 , 常植于墓地上 。借用许浑《金陵怀古》:“楸梧远近千官冢 , 禾黍高低六代宫 。”六代: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
⑷冢:坟墓 。
 
翻译
平头百姓 , 芸芸众生 , 不计其数 , 我寻问着其中的所谓英雄人物 。什么称王的谋划 , 什么帝座的基业 , 究竟算有什么用处?你看六朝的宫殿荒芜 , 长满了高低的禾黍;远近的一大片揪树、梧树 , 掩覆了一座座达官贵族的坟墓 。一场长长的噩梦 , 贯串了历史的今古!
 
赏析
马致远曾作了十五首〔拨不断〕的无题小令 , 明代《雍熙乐府》多加上了“叹世”的标题 。不能过分责怪明人自作主张 , 因为曲中叹世的主旨是太明显了 。
 
这首小令 , 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开国之君 , 都是出身微贱登上皇帝宝座的 , 都所谓的布衣中的“英雄” 。马致远蔑视他们 , 认为他们的王霸事业 , 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 。
 
起首两句有点令人费解 , “布衣中 , 问英雄” , 到底问的是“布衣”还是“英雄”?但是我们通过第三句 , 便能明白作者所谓“英雄”的含意 , 即是实现了“王图霸业”的一批幸运儿 。那么起首两句就至少显示了两个方面的历史事实:一是历史上“王图霸业”的缔造者 , 尽管都被戴上了“天命所归”、“真龙天子”的桂冠(这情形就同他们失败了就被换上“贼”、“寇”的帽子一样) , 但实际上多来自“布衣”;二是布衣们视这些幸运儿为“英雄” , 并将此视为终生奋斗的最高目标 。这后一方面看来尤使作者不满 , 故要向“英雄”们“问”上一问 。
 
第三句初看也有点似问非问 。“成何用”本身便有不成用的意味 。不过作者在这里实有问意 , 因为随后他便自问自答 , 并通过揭晓的答案来阐明了全曲的主旨 。
 
“禾黍高低六代宫 , 楸梧远近千官冢”是工整而精警的对仗 。“彼黍离离 ,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 中心摇摇 。”(《诗经·黍离》)远在西周就产生过对于废宫禾黍的嗟叹 。而楸(梓树的一种)、梧既是制棺的用材 , 又是墓地常植的树木 。“高低”既切“禾黍”又切“宫” , “远近”既切“楸梧”又切“冢” , 足见造语的警策 。这两句的荣誉属于晚唐诗人许浑 , 因为马致远不过是全联取来颠倒了一下使用 。然而 , 它们用在诗中和曲中 , 韵味和效果不尽相同 。我们不妨读一读许浑的原诗:“玉树歌残王气终 , 景阳兵合戍楼空 。楸梧远近千官冢 , 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 , 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 , 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怀古》)显而易见 , 许诗的“楸梧”一联是针对“金陵”一地而描绘的专景 , 借此写景含蓄地表现“英雄一去豪华尽”的主题 。而马曲借用则情急语迫 , 用以展示对古今历史中一切“英雄”“王图霸业”的否定 。下句紧接的“一场恶梦” , 更是势如破竹地为这一否定再添一个惊叹号 。“六代宫”、“千官冢” , 无不闪现着“王图霸业”的影子 。所以虽是借用成句 , 却直有“语若己出”的绝妙效果 。
 
元人在“叹世”之时火气颇大 , 这自然与社会情状的特别黑暗有关 。散曲为他们提供了吐发牢愁的宣泄口 。崇尚蕴藉圆浑的诗词 , 一旦经过散曲的“回锅” , 便带上淋漓快捷的牢骚语味 , 这是并不奇怪的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