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作家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
吴承恩是明朝人 。
吴承恩生于公元1501年,死于公元1582年,是中国明朝的人,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或射阳居士,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其代表作为《西游记》 。
吴承恩一生创作什多,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 。吴承恩的甥外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编《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
后世纪念
1、墓址
吴承恩墓位于淮安城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在大运河东堤东的南干渠东边 。墓园呈方形,四周以小水沟与外界相隔,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吴承恩墓东北3米处,为其父吴锐之墓 。墓园植有蜀松,垂柳数十株 。
2、故居
吴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是一座明代风格明显的古典园林建筑群,由故居本体、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玄奘纪念堂、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五个部分共同组成,是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 。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吴承恩是明朝的,生卒年为1500~1583年,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 。吴承恩年幼时家境富裕,有着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为他日后写小说做好了准备 。后来吴承恩家道中落,在保守命运的摧残下,吴承恩根据自身的经历写出了《西游记》这一部伟大的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
吴承恩所处时代是明朝 。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淮安)人(一说安徽桐城),祖籍安东 。明代文学家 。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 。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以卖文为生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 。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终老于家 。
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
主要作品
吴承恩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西游记》,另著词集《花草新编》及短篇小说集《禹鼎志》(《禹鼎记》)等,大多散佚 。诗作有《海鹤蟠桃篇》《春晓邑斋作》《杨柳青》《长兴作》《秋兴》《金陵客窗对雪》《田园即事》《桃源图》《堤上》《舟行》《题沈青门寄画海棠用东坡定惠院韵》等 。词作有《点绛唇》《浣溪沙》《如梦令》《西江月》《满江红》等 。
散曲作品有《沉醉东风》《醉太平》《水仙子》《驻云飞》《梁洲序》《满庭芳》等 。吴承恩诗文,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存世,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卷四末附小词三十八首 。另有《续稿》一卷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吴承恩



吴承恩是哪一朝代的人?
吴承恩是明代人 。
吴承恩(约1500-1583)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 。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 。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


扩展资料:
吴承恩的诗文 “率自胸臆”“师心匠意”,据现存240余首诗歌词曲﹑障词及颂赞来看,除一些障词﹑颂赞属于应酬外,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 。《二郎搜山图歌》 是他精心构思的上品,虽是题画诗,却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话故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 横行的黑暗现实 。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 。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 。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承恩
吴承恩是什么朝代的 【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人,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作家】明代
吴承恩(约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
吴承恩从小天资聪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 。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考上一个岁贡生 。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行徒的笑骂 。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种子 。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 。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 。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 。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 。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
《西游记》虽然是吴承恩晚年写成的,但却作了毕生的准备 。小时候,吴承恩经常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 。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
吴承恩曾写过一本志怪小说《禹鼎志》 。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怿小说、神话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使读者“悚然易虑”,并非无为而作,或搜奇猎异以资谈笑 。他创作《西游记》,目的也是如此 。在《西游记》四十五回中,写到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脏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脏坏法之官”,这与吴承恩在许多诗文中所表现的特别仇视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处处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气派不凡,至高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间的王朝相仿佛;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脏枉法,无辜的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怿杀人吃人,贪财好色,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 。《西游记》还写到了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廷君臣祸国殃民罪行的写照 。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一切称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
吴承恩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 。除了《西游记》和前面提到的《禹鼎志》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