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我是什么》是一篇寓水的知识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学童话,通过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和与人类的关系,更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
重点是认读多音字“没”,可以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例如“淹没”的“没”是漫过的意思应该读m 。
认读学生比较生疏的字,例如“傍、毁”,可以在课文中多练读所带生字的词语、句子 。
字形方面:
重点指导“带、奔”的组成,可以通过“带、奔”的字理来识记每部分,再组词进行巩固运用 。
字义方面:
重点理解“极、越”字的意思,可以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极”,通过做动作说句子的方式理解“越” 。
重点理解比较生疏字,如“傍、毁”,可以通过先组词,再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字义 。
(2)写字
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例如“海”,可以通过色块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正确规范写字 。
重点指导“变、极、片、海、带”的笔画笔顺,可以通过观看字的书写笔顺动画、小老师讲解及教师范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
2. 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寓水的知识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学童话,适合学生根据前文内容进行预测,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 。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用词准确、严谨,适合学生在了解动词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说话 。
③课后习题分析
◆朗读课文 。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
要求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我”是什么,找找“我”都会变成什么 。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我”是什么,再边读边在书中圈一圈“我”都会变成些什么,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 。
◆读一读,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 。
要求是:读一读句子,体会加点词的意思,最后用加点词各说一句话 。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读句子,在句子中体会动词运用的精准、严谨,再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 。
◆读一读,记一记
要求是:读一读,记一记 。可以先读一读词语,再出示视频、图片,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记一记词语 。有条件的还可以做搭配练习,巩固运用,例如:淹没村庄等 。
3. 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本课要求学生积累水与人类关系的词语: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
(2)表达部分
本课要求学生在体会“落、打、飘”用词准确的基础上,用动词各说一句话;并能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
4. 综合学习板块
人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管住水娃娃?自己查查资料,与同学分享交流 。
二、本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整体识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标出自然段 。
2.指名朗读正音 。
3.带拼音读读词语 。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极小 傍晚 小溪 奔跑 海洋 坏事
冲毁 房屋 猜猜 晒太阳 小水滴 越升越高
(预设:注意读准“傍、毁”的读音 。)
4.去掉拼音借助词语识记生字 。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本课认读字标红,去掉着重号 。)
过渡:这些生字宝宝在词语里都难不倒你们,我们再到课文中去认认这些生字宝宝吧!
正确读文,随文识字
?1.随文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晒”、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滴”,通过换词、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做动作说句子的方法了解“极、傍、越”的字义,正确读第1、2自然段 。
(1)学习第1自然段 。
过渡:读读第1自然段,找找“我”都变成了什么?(变成汽、云 。)
①(课件出示句子)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晒”字?组组词语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晒太阳、晒干)
本课还有哪些字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预设:极、傍、越、洋、坏、冲、屋、猜 。读字音,组词语 。)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汽”字?组组词语 。(预设:用形声字的方法百思特网,汽车、汽水)
偏旁是“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本课还有哪些字也带有“三点水”?(预设:滴、溪、洋、淹 。读字音,组词语 。)
②(课件出示句子)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
“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说说吗?(预设:很小很小、最小最小)
③(课件出示①词语②图片)
傍晚 日落的时候
“傍晚”是什么时候,说说“傍晚”你都在做什么?
(结合图片,理解“傍晚”的意思,读读词语、句子 。)
④再读读第1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
(2)学习第2自然段 。
①过渡:读读第2自然段,找找“我”又变成了什么?(变成雨、冰雹、雪 。)
②(课件出示句子)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 。
你能边做动作边读一读这句话吗?让我们感受到位置、体温在不断的变化 。(预设:做动作读句子,通过动作、语音语调表达变化 。)
③边做动作边再读读第2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
2.随文运用字理识记“奔”字,正确读第3自然段 。
过渡:“我”可真神奇,能有这么多变化!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我在哪里呢?
(1)学习“奔”(课件出示①图片②字)
猜猜这是哪个字?说说理由 。
解释:上半部分就像是一个挥舞着双臂的人,下半部分是三个“止”字,意思是人长出了三只脚,代表跑得快 。(读准字音,组词语 。)
(2)再读读第3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
3.随文结合图片、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没”的读音,理解“毁”的字义,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积累四字词语,正确读第4自然段 。
(1)(课件出示句子)这三部分适合在课文阅读中,理解词语学习课文百思特网 。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
(自己读句子,把字音读准确 。)
(2)谁来说说“淹没庄稼”的意思?(水漫过庄稼 。)
“淹没”的“没”是漫过的意思,应该读“没(m)”(练读句子,读准字音 。)
(3)(课件出示①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水灾的视频②图片文字)


(结合图片再读读词语,给“毁”组词 。)
(4)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做搭配练习,巩固运用,例如:淹没村庄等 。
(5)再读读第4自然段,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
过渡: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设计意图】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归类识百思特网字,培养学生归类识字意识,有利于以后更好更多识字 。运用字理、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理解字词意思,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
4.整体朗读,巩固识字 。
5.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
(1)巩固识字活动:词语变变变 。
(课件出示词语闪卡,巩固识字)
极小 傍晚 小溪 奔跑 海洋 坏事
淹没 冲毁 房屋 猜猜 晒太阳 小水滴
越升越高 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
(比一比谁把字音读的最快、最清楚、最准确)
(2)伙伴互相检测 。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表示本课学的字要过关 。
6.整体读文,初步解决停顿、长句子的问题 。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写好“带、变、片”
(1)写好“带”
①读准字音 。说说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带”?
②(课件:出示①图片②田字格中的字③笔顺动画演示)

(根据字理说说“带”字每部分结构,跟着笔顺动画一起书空,再用“带”组词、说一句话 。)
小老师讲解“带”,最后一笔竖稍长,和第三笔竖上下对齐在竖中线上 。
活动一:
◆小老师讲解:“带”
(2) (课件:出示①田字格中的字②笔顺动画演示)
①通过复检、造句的形式回顾“变、片”2字 。谁还记得在哪见过这2个字?组组词语 。
补充“变”字组词:千变万化 。(课件:出示词语及图片)
②跟着笔顺动画一起书空 。
③小老师带着从“整体观察结构特点、占格两方面讲解 。重点是“变”的下边“又”的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下侧;“片”的第二笔短竖在竖中线右侧 。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
◆描红、临写 。
◆ 评价(正确、端正、整洁)
2.写好“极、傍、海、洋、作、坏、给”
(1)通过组词的方法回顾生字 。
(2)活动二:
①小组观察并讨论这7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书写要注意什么?
②小组汇报(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色块显示字的结构)
(3)小老师带着从“关键笔顺笔画、占格”两方面讲解 。重点是“极、海”的笔顺;“傍”右边最后一笔撇收笔与第七笔点上下对齐;“作”最后两个横都比第四笔横短;“给”第四笔撇收笔穿插到第二笔撇折和第三笔提之间 。(提示的关键笔画在汉字中标红显示)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
◆描红、临写 。
◆评价(正确、端正、整洁)
【设计意图】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小老师的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
借助图片,整体感知
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在书中圈一圈 。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并在黑板上贴一贴图片 。)
板书贴图:
汽 云 雨 冰雹 雪
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是怎么变成“汽”和“云”的?
2.(课件:出示句子)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
请你找出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3.(课件:出示句子)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
“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指的是什么?出示白云、乌云、朝霞和晚霞图片 。(体会时间变、云的颜色变 。)
4.过渡:“水”从“云”又变成了“雨、冰雹、雪”,这又是怎么变的?自己快读读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5.再读读第1、2自然段,结合插图,感知水的不同变化 。
板贴方法:结合插图
6.看看板书中的图片,你觉得根据水的不同变化,应该怎样调整?(请一名同学调整板书图片,其他同学订正 。)
调整板书贴图:

雨 冰雹 雪

体会“落、打、飘”用词的精准
1.小组分享交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落、打、飘”用词的精准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
为什么都是从天上落到地上,却有的用“落”、有的用“打”、有的用“飘”呢?我可以把这三个动词调换一下顺序吗?为什么?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讨论,说清楚本组的依据 。)
(2)小组交流、分享
①(预设:因为雨很轻,雪比雨更轻,冰雹最重,所以雨用“落”、雪用“飘”、冰雹用“打” 。)
教师小结:你们组到了它们的重量不同,所以下降时用的词也不同 。
②(预设:因为雨是小水滴,所以要“落”下来;冰雹是小硬球,所以要“打”下来;雪是小花朵,所以要“飘”下来 。)
教师小结:“落、打、飘”不仅表达出了它们重量、质地不同,还能通过这些字体会出雨、冰雹、雪下降速度的快慢和从天而降的样子,作者用词多么精准呀!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几句话 。
板书:在图片“雨、冰雹、雪”的上面书写“落、打、飘”
板贴方法:体会动词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动词说一句话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用上“落、打、飘”?用它们各说一句话 。
3.再读读第1、2自然段,读出水不同变化的神秘感及对动词的体会 。
【设计意图】
体会“落、打、飘”用词的精准,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通过在具体语境中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动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句话,巩固运用 。
学习第3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我”都在哪里干什么?
2.(课件:出示图片、句子)

结合图片感受水的不同状态,指名读一读,比一比谁能通过自己语调语速的变化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
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找出反义词 。
(预设:温和——暴躁 好事——坏事)
板书:好事——坏事
2.结合课文说一说水能为我们做哪些好事?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灾害?生活中,你还知道水还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吗?
所以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
说说“我”会变成些什么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我”会变成些什么?把“我”的变化过程简单地说清楚 。
(1)小组中说一说、评一评
(2)全班说一说、评一评
(课件19:出示评价标准)
四星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