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特长 鱼的本领和特长

【小孩子特长 鱼的本领和特长】上周接的一个个案咨询 , 休息的时候学员问我:“她的孩子11岁了 , 小学高年级学业任务越来越重了 , 原来低年级的兴趣班取舍真的是一个大难题 , 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参考 。”
这恐怕不是一个家长的问题 , 也是很多很多家长的迷茫 , 我观察了一下 , 家长们大致会有以下三种行动 。

第一种 , 让孩子重视学习而轻了兴趣 。实际生活中 , 很多父母嘴上说:孩子有爱好 , 做家务的应该支持 。同样的 , 很多父母也确实不辞辛苦地给孩子报考各种兴趣班 , 辅导班 , 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多才多艺全方位发展的人 , 一旦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发生了冲突 , 特别是孩子因为坚持兴趣而占用学习时间 ,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暂时性退步时 , 一部分家长就会要求孩子放弃兴趣 , 或者无限制压缩孩子兴趣发展的时间 。
第二种 , 重视兴趣而轻了学习 。随着如今越来越多个性孩子在艺术等其他非学校学习中取得成就 , 一些家长会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 , 考虑放弃学业让孩子刻意发展兴趣 , 以期待孩子能在别的领域大放光彩 。在这部分家长看来 , 语数英学科学习 , 在日后的生活中用处不大 , 殊不知 , 学科学习是日后进入更高学府深造的基础条件 。
第三种 , 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兴趣和学习之间兼顾平衡 , 而且做到最好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 , 很多家长把这种压力转嫁在孩子身上 , 形成双重压力 , 要求孩子不但在学校学习用功 , 也要把兴趣班一个不拉的全跟上 。
以上三种情况 , 不知道你属于哪一种?要我说 , 这三种都不是最好的 。只重视学习却剥夺了孩子的兴趣的话 , 可能是埋没了孩子的特长 , 还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而完全放弃学业的孩子 , 没有基础的知识补给 , 缺乏文学素养的话 , 任何兴趣都没办法得到系统提升 。两头兼顾 , 由于压力太大 , 孩子可能对学习和兴趣都失去了原来的动力 。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 , 能在学习和兴趣之间找到平衡?
不管是什么动机 , 是为了孩子将来发展打基础还是满足孩子一时兴趣 , 亦或者是一时跟风随大流 , 总体来说 , 还是得分清主次 , 因材施教 。
1.选择一项适合孩子发展的科目 , 学精学透 , 坚持下去 。作为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去观察判断 , 并且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 , 如果能够得到孩子的确认 , 那是最好不过的 。
2.若找不准方向 , 可以提供适当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 , 再加以认真观察 。
爱迪生 , 众所周知的童年被当做“低能儿” , 只在学校呆了短短三个月时间 。12岁那年 , 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 。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个小时 , 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 , 不管刮风下雨 , 从不间断 。爱迪生在读书馆里一本接着一本的读着书的时候 , 遇见了一位老者 , 问他选书的选择 , 他说“就是按照暑假的顺序一本接着一本的读 。”老者回复他:“你这样读书 , 是没有用的 , 需要有具体的目标 。”
这段话对爱迪生的触动很大 , 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 , 并因此找到了他最喜欢的自然科学 。
爱迪生是幸运的 , 他遇上了这样的一位老先生 , 授人以渔 , 指点了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
如今 , 课外培训班兴趣班名目繁多 , 家长该如何判断哪些是适合自家孩子的 , 哪些是教授“渔”而非“鱼“的 , 我觉得以下几点可以考虑:
首先 , 课外班学习是否能引导孩子思考 , 只有启发孩子自身的思考机制 , 才能实现输入到输出的内化 , 让孩子掌握内在的技巧 。好的老师 , 一定是善于发问 , 能引导孩子自我思考的 。
其次 , 要能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 促进知识体系的建立 , 而不是单子知识点的解题套路 。
再次 , 课外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教会孩子学以致用 。任何知识 , 只有用起来才能是真正有效 。
总之 ,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一个好的成功的教育 , 应该是教给孩子方法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