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读后感大学生

读实践论有感(实践论读后感大学生)
毛主席这篇著作的写作目的很明确:就是反对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 尤其是教条主义 。
哲学问?题?是一个理?论?难?题? , 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 。毛?主席如何让?全?体?红?军?将?士?接受并?理?解?的呢??本?人?结?合?近?期?学?习感?悟略?作?梳?理?分析 。
首先 , 《实?践?论?》是?毛?主席为?全面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而?不得?不写?的??
党内的教条主义者 , 不能正确对待红军弱小敌军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等基本国情 , 否认革命实践的重要性 , 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他们割裂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 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到处套用 , 去吓唬人们 , 导致革命事业的屡屡失败 。
所以毛主席用哲学的理论观点对以上错误进行批判 , 以校正视听 , 在广大红军将士中统一思想 , 以促使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起使 。
毛主席的讲演不像康德、苏格拉底、黑格尔等的哲学著作那样晦涩难懂 , 《实践论》里面没有深奥的哲学术语、逻辑推导以及抽象思维 , 更多地是将辩证唯物论通俗化、形象化 , 引导大家用哲学思维看待和分析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和其显著特点 。

其次 , 为了让文化功底普遍较弱的红军将士听得懂 , 毛主席做到了使《实践论》的通俗化和大众化
用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和我们普通话所谓“让我想一想” , 形象地说明了“认识过程的飞跃 , 产生了概念的实践阶段形式 。
用“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 你就得变革梨子 , 亲口吃一吃” , 清晰地道说出了做学问的人必须遵循的大道理 , 实践出真知 。
用“秀才不出门 , 全知天下事”形象地说明了直接认知的重要性 。
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简捷地点明了“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 , 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的结论 。
用“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 , 深刻地指出了“人们经过失败之后 , 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 , 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 , 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的道理 。
最后 , 《实践论》是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的心血之作
毛主席的《实践论》中 , 有俗语、有谚语 , 有故事、有典故 , 用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道理在生动活泼的表达中得到立体式全方位的展现在广大红军将士面前 , 既使人倍感亲切、身临其境 , 又耐人寻味、催人奋进 。

《实践论》形式上环环相扣 , 内容上简洁明了 , 既讲明了道理、宣传了主张 , 又引人入胜、令人振奋 , 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经典著作 。
【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读后感大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