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裂缝修补 桥梁裂缝修补的4种有效的方法比较

桥梁裂缝修补(桥梁裂缝修补的4种有效的方法比较)
桥梁裂缝加固处理方案
目 录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1.2 编制依据
1.3 裂缝主要特点
1.4 裂缝修补的作用
2 裂缝封闭施工方法
2.1 裂缝表面封闭
2.2 注胶封闭裂缝
2.3 施工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3 材料要求
3.1 裂缝修补材料的选择
3.2 裂缝修补材料检验与验收
4 质量保证措施 8
4.1 质量目标 8
4.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 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
5.1 安全生产措施
5.2 环境保护措施
6 文明施工措施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为了解箱梁裂缝的原因及实际情况,业主委托检测机构对箱梁裂缝情况进行检测鉴定,发现其内外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裂缝,裂缝呈中间宽,向两端发展,逐渐收敛的形态 。
根据检测结果,箱梁构件存在的裂缝是由于压浆材料冻胀与梁内预埋波纹管位置发生偏移等因素所致 。此类裂缝属于非受力裂缝,且裂缝程度轻微,最宽处不超过0.3mm,裂缝发展方向非构件的主要受力方向,因此此类裂缝对箱梁构件的正常承载无实质性影响 。
但裂缝的存在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等有害介质侵入,侵蚀混凝土内部,造成裂缝内部混凝土过早碳化,受力钢筋产生锈蚀,从而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应根据检测结果对箱梁构件存在的裂缝采用环氧类材料进行有效的封闭处理 。
1.2 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
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 );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3 裂缝主要特点 箱梁构件存在的裂缝是由于压浆材料冻胀与梁内预埋波纹管位置发生偏移等因素所致 。此类裂缝属于非受力裂缝,且裂缝程度轻微,最宽处不超过0.3mm,裂缝发展方向非构件的主要受力方向,因此此类裂缝对箱梁构件的正常承载无实质性影响 。
1.4 裂缝修补的作用 箱梁存在裂缝基本概况(见附表一) 。对这些桥梁裂缝进行裂缝修补的作用如下:
(1)抵御空气中水蒸气及二氧化碳等诱发钢筋锈蚀有害介质的侵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2)通过对裂缝注胶修补保持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
(3)恢复结构的使用功能,提高其防水、防渗能力;
(4)消除裂缝对人们形成的心理压力;
2 裂缝封闭施工方法 根据裂缝的种类进行修补,确定修补材料、修补方法和时间,对结构存在的所有可见裂缝进行处理,一般对于裂缝宽度w﹤0.15mm,且裂缝深度较小的细小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封闭胶进行涂刷封闭处理,对于裂缝宽度1.5mm≥w≥0.15mm的裂缝采用注胶处理 。对于裂缝通过划分为两大类,并在现场做出标记 。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方法见下表: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方法一览表
方 法
名 称
方 法 特 点 和 功 能
方法适用条件
表面封闭
修补法
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粘度且具有良好渗透性的裂缝封闭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
裂缝宽度w<0.15mm
注胶封闭裂缝
修补法
以一定的压力将环氧树脂裂缝灌缝胶注射入裂缝内,胶液固化后将开裂两侧的混凝土连接成结构整体;胶液还能进一步渗透到裂缝周围的混凝土毛细缝隙中,形成较宽的加固带,并能沿着钢筋走向渗透,保护钢筋和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合力,起到对裂缝修复并对结构局部增强并提高耐久性的作用 。
0.1mm≤ w ≤1.5mm的静止型独立裂缝、贯穿性裂缝以及蜂窝状混凝土局部缺陷的补强和封闭

2.1 裂缝表面封闭 对于裂缝宽度小于0.15mm的裂缝,先用钢丝刷清除缝口表面面浆并打毛,若裂缝曾进行过修补,应清除裂缝表面的颜色较深的原补缝材料,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尽缝口浮尘 。清理干净后,在裂缝对应位置涂刷3~4道裂缝封闭胶进行裂缝封闭 。然后涂刷环氧水泥浆,以使修补后裂缝周边颜色尽可能与原砼颜色接近 。
1.施工方法:
【桥梁裂缝修补 桥梁裂缝修补的4种有效的方法比较】(1)裂缝标注
检查并标注裂缝的性质以及裂缝的长度、宽度、走向、贯穿,检测公司对箱梁鉴定报告中裂缝的位置进行标注 。
(2)表面处理
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的裂缝,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刷去浮灰,将沿缝两侧2-3cm范围擦拭干净 。当裂缝内有明水时,应采用热风机等将裂缝处吹干 。
(3)封缝胶拌制:
每次涂料配制前,应先将液料组分搅拌均匀 。涂料的质量配比为:A组分:B组分为1 :2 。液料与粉料的配比应准确计量,采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在5min 左右,拌制好的涂料应色泽均匀,无粉团、沉淀 。涂料搅拌完毕静置3min后方可涂刷 。
(4)封缝胶封缝
用封缝胶涂刷裂缝,涂刷速度不宜过快,来回涂刷,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胶液,尽量使胶液渗透到裂缝中去 。
(5)养护
最后一道涂层施工完12h内不宜淋雨 。若涂层要接触流水,则需自然干燥养护7d以上才可 。
2.2 注胶封闭裂缝 对于裂缝宽度1.5mm≥w≥0.15mm的裂缝, 采用灌注混凝土裂缝修补胶液封闭裂缝法,将裂缝修补胶液压注入结构物内部裂缝中去,以达到封闭裂缝,恢复并提高结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的目的,使混凝土构件恢复整体性 。
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裂缝标注—混凝土表面处理—预埋注胶嘴—封缝胶封缝—封缝检验—配制裂缝胶—灌胶—固化、检验
(1)施工宜在环境温度为5—35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结构胶粘剂要求的施工温度 。
(2)裂缝标注
检查并标注裂缝的性质以及裂缝的长度、宽度、走向、贯穿,鉴定报告中有详细的裂缝形态、位置、长度、宽度 。
(3)表面处理
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的裂缝,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刷去浮灰,将沿缝两侧2-3cm范围清理干净 。当裂缝内有明水时,应采用热风机等将裂缝处吹干 。
(4)预埋注胶嘴
1.在裂缝的交错处、裂缝较宽处及裂缝端部必须设置注胶嘴;
2.注胶嘴的间距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缝宽0.2-0.3时注胶嘴间距为40-60cm;
3.在一条裂缝上必须设置有进浆、排气或出将口;
4.注胶嘴可先用封口胶粘贴在预定位置,也可在封缝时一同粘贴;
5.应特别注意防止堵塞注胶嘴 。
(5)封缝胶封缝
1.封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浆效果和质量,应特别予以重视;
2.裂缝的封闭按推荐配胶比例称取并调配封口胶,用油灰刀沿裂缝往复涂刮后均匀涂抹一层厚约1-2mm、宽2-3cm的胶泥;
3.注意防止小气泡及密封不严 。
(6)封缝检验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封口胶封缝后1-2天即可进行试漏检验,以检查裂缝的密封效果及贯通情况 。用压缩空气机进行试漏检验,可沿裂缝涂刷一层肥皂水,从灌胶嘴吹入压缩空气(压力与灌胶压力相同),漏气处可再行封闭 。
(7)配置裂缝胶
按照胶粘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置裂缝胶;
首先将A、B组份分别搅拌均匀,然后把A、B组份按照2:1的比例倒入容器,用电动搅拌器或其他棒材进行匀速搅拌,直到颜色一致为止,一般一次调胶重量以6—10Kg为宜 。
(8)低压低速灌胶
注胶操作应使用专用的注胶器具;注胶前,应将孔缝吹净,达到无水干燥状态;根据裂缝区域大小,可采用单孔灌胶或分区群孔灌胶;在一条裂缝上的灌胶可由浅到深,由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灌胶压力常采用0.2MPa,在保证灌浆顺畅的情况下,采用较低的灌浆压力和较长的灌浆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灌浆效果;当最后一个出浆口出胶且出胶速率保持稳定后,再保持压注10分钟左右即可停止灌浆;拆除注射器具路,并注意防止流胶 。
(9)固化、检验
一般情况下(25摄氏度)下固化2-3天即可;
灌浆结束后应检验灌浆效果及质量,凡有不密实等不合格情况,应进行补注 。


2.3 施工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灌胶结束后,应检查补强效果和质量 。凡有不密实或重新开裂等外观不合格情况,应及时采取补灌等补救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应在裂缝灌注胶达到完全固化期( 7天)时,可用超声波或取芯法进行灌注质量检验 。
超声波法:检查数量见证抽测裂缝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条裂缝;检验方法:按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规定执行 。
取芯法:随机钻取直径为不小于50mm的芯样进行检测 。钻芯前应先通过探测避开钢筋;钻芯取点宜于裂缝中部 。检查芯样裂缝是否被胶体填充密实,饱满,粘结完整 。钻芯后留下的空洞,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级,且高于原构件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或掺有石英砂的植筋胶填塞密实 。检测数量为每一检验批同类构件见证抽查10℅且不少于3条裂缝,每条取芯样一个 。芯样检验应采用披裂受拉实验方法 。
当试验结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判为合格:
1)沿裂缝方向施加的劈力,其破坏应发生在砼内部(即内聚破坏);
2)破坏虽有部分发生在界面上,但这部分破坏面积不大于破坏总面积的15% 。
3 材料要求 3.1 裂缝修补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裂缝修补胶、封缝胶应具有优异的渗透性能、良好的粘结性能,为保证质量,采用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封缝胶、裂缝胶 。封缝胶、裂缝灌注胶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裂缝修补胶基本性能指标的要求 。
3.2 裂缝修补材料检验与验收 1) 施工开始前,应由监理及业主确认结构胶的品种,级别,包装,中文标志必须完整.
2) 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对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 。各项性能应满足上表的要求;
4 质量保证措施 4.1 质量目标 单项工程合格率100%,单项工程优良率大于90% 。
4.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将按照项目法组织施工,建立健全职能管理机构,按照本单位保证质量体系正常运转的要求,依据分工负责、互相协调的管理原则,层层落实职能、责任和风险,施工队伍专业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施工组织上确保工程质量 。
1)加强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① 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现场和检测报告,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的技术标准,理解业主的需要和要求,如有不明确之处,及时向业主提出书面报告 。
②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具体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程序的内容要求,编制施工计划,确定适用的实施设备并落实设备,施工过程着重控制手段、检验设备、辅助装置、资源达到规定的要求,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
③若工程施工时因客观原因发生变化,要及时对已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步骤进行修订和变更,按照四级技术交底的要求,使各级施工人员清楚的掌握对将要进行施工的部位、工序的施工、施工工艺、技术规范要求,对特殊和重点部位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2)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①配齐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资源 。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施工人员学习,进行必要的施工前岗位培训,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须持有效上岗操作证,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和技术、工艺要求,了解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情况,以确保工程施工能正常运转 。
②配齐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各类设备 。自有设备必须经检修、试机、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场施工,外租设备在进场前,要进行检验和认可,证明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后,方可进行施工 。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规定”及“施工机械操作规范”,保证各类设备在施工中的作用,满足整个工程施工的需要 。
③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操作规程,高起点、高质量的做好每一道工序 。
④通过严把过程检验关,保证工程施工的每一段、每一个部位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控制 。及时组织质检员、施工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对各工序进行自检,并按检验点分类,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分析,订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达到实施效果 。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单位,经现场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
⑤合理的施工进度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我们将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实施,通过网络计划、节点控制、工期中间排序法等施工管理办法,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将施工进度控制在最合理、最便于质量控制的节奏上,确保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目标 。
5 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 5.1 安全生产措施 为保障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以下安全保障体系和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 。
2)建立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和“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贯彻“谁主管,谁管安全”的原则 。
3)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违反安全规程的人员,按其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罚,对安全事故苗头及时作出处理 。
4)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 。
5)加强施工安全教育,重点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
6)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
5.2 环境保护措施 我方制定了详细环境保护方案,主要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1)加强对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尽可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2)在批准的作业范围内施工;
3)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4)严格遵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采取有效的治理噪音的措施,控制或减少施工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