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在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抗清的14年时间中 , 和清军展开了无数次的鏖战 。在此过程中 , 太平天国的失败不能全部都归结于“天京事变”这场内讧 , 它的失败是众多因素相互交错的一个产物 。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太平军在战略上的失误 。那么 , 太平军的战略失误有多严重?下面趣古代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 , 和大家一起分享 。
首先 ,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 , 太平军的战略失误 , 总结到一起的话 , 可以分为两大战略失误 。这两个战略失误 , 一来是流动式作战 , 二来则是消极防御 。这两大战略失误 , 可以说是导致太平天国最后覆灭的根本真相 。这是因为 , 这样在战略上的错误 , 是太平天国领导层始终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严重问题 。这样的情况下 , 本就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 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太平军的方向行进 。到了太平天国的后期 , 太平军便彻底的陷入了被动 , 同清军形成了对耗的局面 。
先来说流动式作战 , 太平天国流动式作战的方式 , 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的一大法宝 。之所以说是法宝 , 在于太平军正是凭借着流动式作战的方式 , 从广西一路辗转到了江苏南京 , 并最后建立了太平天国 。但是 , 流动式作战可以缓解一时的危机 , 对于长远战略的规划 , 则必定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这中间 , 太平天国的北伐 , 便完全可以被称为流动式作战的一个失败产物 。
当时 , 太平军刚刚在天京站稳脚跟 , 这个时候北伐中原 , 成为了太平军的一个主要战略选择 。当时 , 菜叶网 , 在杨秀清、洪秀全的命令下 , 林凤祥、李开芳两万太平军精锐便挥师北上 。这中间 , 洪秀全甚至明确的表示“师行间道 , 疾趋燕都” , 这样的情况下 , 无疑是让这支军事 , 以流动式作战的方式夺取燕京 。现在 , 在我们看来这同唐末黄巢起义 , 以流动式作战方式 , 夺取长安近乎没有分别 。当然 , 这支军事的结局也同黄巢起义军的结局一样 。
并且 , 不仅是在这支北伐军上 , 实际上石达开也重蹈了流动式作战的覆辙 。当时 , 石达开在离京后 , 虽然制定了夺取四川 , 重立阵脚的战略总规划 。但是 , 石达开率领的所部兵马 , 却如同无头苍蝇一般 , 四处流窜作战 。正是这样的情况下 , 石达开先是率部经略江西、福建 , 后又率军回师广西 。最后 , 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 , 流动式作战虽然能够在开始的时候 , 带给太平天国巨大的优势 , 可想要依靠这种作战方式 , 推翻清王朝的话 , 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
太平天国的第二大战略失误 , 莫过于太平天国后期在应对清军时 , 所采取的消极防御 。说到这个战略失误 , 同洪秀全有着巨大的关系 , 在太平天国的后期 , 洪秀全为了有效的掣肘将领 。于是 , 便为此“画地为牢” , 分化稀释将领的兵权 。规定将领在攻占一个地方之后 , 那么 , 这个地方的钱粮、赋税等等 , 便都归将领节制 。这样的情况下 , 众将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势力 , 而将大量的兵力 , 驻守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城池之中 , 太平军继而陷入了消极防御这样极其被动的战略中 。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然 , 并不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城池 , 这中间天京、九江、安庆这些已经无法坚守的城池也陷入了死守的尴尬境地之中 。尤其是天京 , 在安庆失守后 , 天京明显是守住不了 , 但是洪秀全依然固执的选择坚守 , 以至于 , 太平天国就此覆灭 。这样的战略失误在于 , 太平军同清军在争夺城池的对耗之中 , 清军凭借着源源不断的物资与人员补充 , 对太平军逐渐占据了优势 。并且 , 凭借着“围城打援”的战法 , 有效的打击太平军的有生力量 。这样的情况下 , 太平军自然而然的会被清军逐渐逼入绝境之中 。
太平平天国的这两大战略上的失误 , 可以说是对于太平天国失败最为根本的真相 。正是因为如此 , 当我们在回首太平天国运动时 , 也不禁为此感叹 。那就是太平天国实在是缺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战略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