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是 周敦颐的爱莲说赏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 , 又名周元皓 , 原名周敦实 , 字茂叔 , 号濂溪 , 谥号元公 , 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 , 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 , 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 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 , 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 , 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周敦颐的《爱莲说》 , 一起来看看吧!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莲 , 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 。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 , 分评三花 , 并以莲自况 , 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是 周敦颐的爱莲说赏析】首句“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 , 包罗群芳 , 表明托物寄兴 , 并不刻意求工 , 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 解绶归隐后 , 饮酒赋诗 , 安享“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 , 显示渊明雅致芬芳 , 傲然物外的性格 , 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 , 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 写了唐人 , 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 , 这几句像是重复 , 但实为加深语意也 , 而且此句入文 , 让对比感更为强烈 , 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 , 为保持一份高洁 , 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 , 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 , 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一连串铺叙 , 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 , 清逸超群的美德 , 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 , 作了有力的渲染 。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 , 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 , 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 , 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 , 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 , 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 。他为官正直 , 数洗冤狱 , 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 , 著书明道 , 洁身自爱 , 颐养天年 , 便是身体力行 , 澹泊明志的体现 。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
接下来 , 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莲 , 花之君子者也 。”本来 , 花是不具备人格的 , 但在作者眼里 , 莲花近于菊 , 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 , 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 , 以富贵媚人 。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 , 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 , 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另外 , 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 , 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 。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 , 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 , 俱坐于莲台之上 。”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 , 清香蝶不偷 。一般清意味 , 不上美人头 。”与这篇小品参照 , 情趣相得益彰 。
最后 , 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 , 有德者寡 , 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 , 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 , 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 , 让花的特性喻人 , 虽平淡 , 但比喻帖切 , 然后借花喻人 , 将陶渊明的避世 , 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 , 但意味深长 , 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 。这里 , 周敦颐是高傲的 , 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 , 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他感叹 , 是因为世风日下 , 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