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广难封侯 李广最终没有封侯的原因

说到李广 , 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 。他最拿手的就是射箭了 , 他在西汉时期那可是大英雄的人物 。古代上很多诗人都欣赏过李广 , 但是当作大将军 , 李广一辈子都无法封侯 。这是为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广是一个武艺箭术高超的武将 , 凭此获得了一些功勋;但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 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可威风一时 , 总有马失前蹄之时 , 没有好的团队协作模式 , 一遇惊险即大败 。
【为什么李广难封侯 李广最终没有封侯的原因】李广训练部队以恩义相结 , 不重纪律 , 治军散漫 。行军采纳自由的作风 , 无严格队列、阵势 , 靠近水草丰盛的地方驻扎军事 , 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 , 夜晚只是远远地布置些哨兵 。当时与李广齐名的“不败将军”程不识说:“李广军极简易 , 然虏卒犯之 , 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 , 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 , 然虏亦不得犯我 。”正如程不识所言 , 李广统率军事 , 推崇简便易行 , 虽然战士人人乐战效死 , 但如果敌人蓦地发动攻击 , 仓促之间必定难以迎战 。
据史料记载 , 李广统兵作战多次陷入困境 , 甚至被匈奴生擒活捉 , 舍命一搏方才侥幸脱险 , 足证程不识言之不虚 。如此 , 李广胜仗故然不少 , 但损失惨重的大败亦然不少 。几次作战不利 , 当论死 , 以钱赎为庶人 。如此如何积功封侯 。
由此可以看出李广的带兵风格:宽厚对待士卒 , 重视士卒箭技 , 做战勇猛 。文、景二帝对匈奴取战略守势 , 汉军在边境依托关塞亭障抵御敌军 , 李广于北境七地担任太守 , 在居高临下的阵地战中充分发挥箭术高超的优点 , 射杀了一些靠近亭障的匈奴骑兵 , 故匈奴送其"飞将军"之誉 。匈奴骑兵的阵脚往往保持在汉军弓箭有效射程之外 , 故李广只能射杀个别冒进的敌人 。及至武帝时期 , 西汉改取战略攻势 。但是军事进攻是要讲求协作配合的 , 李广却不善于此道 , 所以才会浮现东出而迷路这种事情 , 最后也因此自杀 。
根据当时的封侯制度 , 汉朝封侯的标准是根据打仗时斩首敌人的数量 , 也就是按杀敌人头数进行封侯 。这样的制度本来继承了秦国的封侯制度 , 作战勇猛都都有可能封侯 , 所以当时的秦军都有虎狼之称 。
一种说法 , 因为李广名气实在太大 ,  射术又特殊牛逼 , 所以匈奴见了他尽量绕着走 , 菜叶网 , 不给他出射箭的机会 , 更不给他砍脑袋的机会 。所以没有匈奴人的脑袋 , 就无法封侯 。这样看来 ,  名气太大也未必是好事 。
还有一种说法 , 在司马迁的《史记?李广列传》和后来班超的《汉书》里都有记载 。
汉武帝刘彻时 , 皇帝听说李广是名将 , 就将他调任未央宫卫尉 。汉朝与匈奴马邑首战之时 , 李广担任骁骑将军 , 但是仗没有打成 。之后 , 李广以朝廷卫尉的身份出任边塞将军 , 从雁门出去 , 主动进攻匈奴 , 由于匈奴兵多将广 , 李广被匈奴人活捉 。
后李广逃脱 。李广回到京城后 , 按当律应当被斩首 , 李广就用财物赎了死罪 , 贬为庶民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 , 匈奴人再次入侵辽西 , 李广被任命为右北平太守 , 匈奴李广驻守后 , 不敢轻易进攻右北平 。
后来许多作战能力、名气和声望远不如李广的汉朝将领都因功被封侯 , 而李广虽也多次征战匈奴 , 但命运总跟他开着玩笑 , 让李广总是无功而返 , 最终不能被封侯 , 也有人认为是曾杀八百羌人的降兵所致 , 这已经无法考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