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金和白银的兑换


视情况而定 。古代黄金和白银的兑换为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各朝各代都不同,各个时期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会常常变动 。银两是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 。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 。作为法定货币单位,止于1933年的“废两改元” 。1933年后仍在民间使用 。
【古代黄金和白银的兑换】银两: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 。银两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 。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