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活动|杨子玉专场分享会《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


室内设计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市场风云变幻,大环境为焦虑所笼罩 。但随着消费不断升级,设计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多,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在跌宕起伏的行业变革下转型升级?设计师们需要无时无刻的学习、沉淀、转化,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行业经验,塑造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和口碑,才能抓住行业和市场的机遇并迎接挑战,占据这个行业的头部资源,成为佼佼者 。
基于设计师发展的实际需求,A&Z Desinger每月举办设计师分享会 。我们组织起这个行业里坚持学习、坚持进步、坚持实干的一群人,收集、整理、 打磨、完善、呈现藏在这些人头脑中的专业知识和观点 。换句话说,A&Z Designer想要把这个行业里正在发生、悄然改变、却还未被整理出来的、具有学习价值的观点和知识,进行挖掘、提纯、分享 。每一位设计师都可以在A&Z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
分享嘉宾:杨子玉
分享主题: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
关 键 词:历史沿革/基本格局与空间关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建筑细部
北京四合院有着750多年的历史,是各个时期人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凝固的音乐 。A&Z特邀分享嘉宾杨子玉将从四合院的历史沿革、基本格局与空间关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建筑细部四小结以点代面,和大家了解一下北京四合院,让您在逛胡同时不再陌生 。
图丨活动合影
历史沿革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它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的内院式住宅,是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
图丨分享嘉宾 杨子玉
北京有四合院的历史一般认为是随着元代在北京建都开始的 。但元代四合院已无实物,唯一可参考的是元大都旧址上发掘的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这座遗址反应的院落布局、开间尺寸与历代四合院十分接近,但与明清四合院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变异 。主要表现在元代后英房等四合院遗址中前院面积较大、后院小,前堂、穿廊、后寝连在一起的工字形平面布局 。明清四合院后院面积增大,前院小,代之正房、厢房、抄手游廊组成的四合院式布局,功能划分趋于合理 。清代四合院在北京的遗存很多,至今仍在沿袭使用,成为当今北京古都文明风景线的重要内容 。
图丨活动现场

基本格局与空间关系
以三进四合院为例,一般由宅门、倒座房、影壁、垂花门、抄手游廊、厢房、厢耳房、正房、耳房、后罩房等组成 。布局并不局限于此,根据宅基地大小和主人的财力,在进深方向可四进、乃至五进以上,或面宽方向增加两组或多组并列院落、主院带花园等灵活布局方式,但并不随意,房子之间是相应的"规矩"的 。讲究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出入躲闪、错落有致 。它是以硬山建筑为主的建筑形制,以砖石料本色构成的青灰色调和简单油饰彩绘的传统民居建筑 。
图丨活动现场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俗话说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建筑形制多是"垂花门",它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垂花门以外的倒座房或厅房及其所属院落为外宅,用来接待外来宾客;垂花门以内的正房、厢房、耳房以及后罩房等则属内宅,供自家人生活起居 。遥想当年,古代的小姐姐们寒暄、行礼、殷殷话别都以此为界 。
图丨活动现场
垂花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占天不占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
垂花门的第一是有一定的防卫功能,为此,在向外一侧的两根柱间安装着第一道门,这道门比较厚重,与街门相仿,名曰"棋盘门",或称"攒边门" 。白天开启,供宅人通行,夜间关闭,有安全保卫作用 。第二是起屏障作用,这是垂花门的主要功能 。为了保证内宅的秘密性,在垂花门内一侧的两棵柱间再安装一道门,这道门称为"屏门" 。除去家族中有重大仪式,如婚、丧、嫁、娶时,需要将屏门找开之外,其余时间,屏门都是关闭的,人们进出二门时,不通过屏门,而是走屏门两侧的侧门或通过垂花门两侧的抄手游廊到达内院和各个房间 。垂花门的这种功能,充分起到了既沟通内外宅,又严格地划分空间的特殊作用 。
图丨分享嘉宾 杨子玉
垂花门的建筑形式丰富,常见的有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五檩(六檩)单卷棚式,四檩廊罩式等 。
图丨活动现场
建筑细部
上干摆下丝缝,是古建墙体常见的组合形式,何为"干摆墙"呢?何为"丝缝墙"呢?
图丨活动合影
干摆的砌筑方法是"磨砖对缝"作法,这种作法常用于较讲究的墙体下碱或其它比较重要的部位 。干摆墙须使用"五扒皮"砖 。砖的立缝和卧缝都不挂灰,即要"干摆" 。砖的后口要用石卡垫在下面即"背撒" 。背里、填馅干摆可在里外皮同时进行,也可只在外皮进行 。如果只在外皮干摆,里皮要用糙砖和灰浆砌筑,叫做背里 。如里、外皮同时干摆时,中间的空隙要用糙砖填充,即"填馅" 。无论是背里还是填馅,中间都要灌浆,灌浆要用桃花浆或生石灰浆,极讲究的作法用江米浆 。
浆应分三次灌,第一次和第三次应较稀,第二次应稍稠 。灌浆之前可对墙面进行必要的打点,以防浆液外溢弄脏墙面,第一次灌浆时一般只灌三分之一,叫做"半口浆",第三次叫"点落窝",即在两次灌浆的基础之上弥补不足的地方,灌浆既应注意不要有空虚之处,又要注意不要过量,否则会把砖撑开,点完落窝后要用刮灰板将浮在砖上的灰浆刮去,然后用麻刀灰将灌过浆的地方抹住,即"抹线",又叫"锁口" 。抹线可以防止上层灌浆往下串而撑开下层砖,所以这是一道不可省略的工序 。
在第一次灌浆后,要用"磨头"将砖的上棱高出的部分磨去,即为刹趟 。是为了摆砌下一层砖时能严丝合缝,摆砌时应做到"上跟线,下跟棱" 。干摆墙砌完后要进行修理,其中包括墁干活、打点、墁水活和冲水 。
图丨活动合影
古建施工中有这样一句话:"乱干摆,细缝子",强调了丝缝的摆砌比干摆还要细致和不容易 。丝缝与干摆的砌筑有许多共同之处,此处不再重复,不同之外在于:
丝缝墙的砖与砖之间要铺垫老浆灰,灰缝有两种作法,一种是越细越好,最大不超过2毫米,另一种一般为3-4毫米 。丝缝墙可以用"五扒皮"砖,也可用"膀子面"砖 。如用膀子面,习惯上应将砖的膀子面朝下放置 。如果说干摆砌法关键在于砍磨精确,那么,丝缝砌法还要注意灰缝的平直、厚度一致以及砖不得"游丁走缝",丝缝墙砌好后要"耕缝" 。
图丨活动现场
古建筑出檐尺寸大了不安全,出小了的不气派,那出檐多少合适呢?
图丨活动现场
清式则例规定:
小式建筑或无斗拱大式建筑,以檐檩中至飞椽外皮(如无飞椽至檐椽外皮)的水平距离为出檐尺寸,称"上檐出"也形象的称为"出水"上檐出尺寸为檐柱高十分之三,檐椽出占二份,飞椽占一份 。但也要注意"檐不过步",即出檐的尺寸不能大于檐布架的尺寸 。
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展出的部分为台明出沿,称为"下出"下出的尺寸为上出檐的五分之四或檐柱径的二点四倍 。
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回水" 。回水在于保证屋檐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 。

图丨活动花絮
四合院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更有如一座传统文化的殿堂,以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了传统的居住观念为世界所瞩目 。?
【AZ活动|杨子玉专场分享会《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