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和冬至日有什么区别

【冬至和冬至日有什么区别】冬至是一个节气 , 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 南半球各地昼最长 , 夜最短 。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 , 白昼越长 , 黑夜越短 ,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完全相反 。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 , 太阳光线越倾斜 , 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 。相比之下 , 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 , 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 。冬至日是指冬至那一天 。
冬至: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 ,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 , 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 , 即所谓斗柄指东 , 天下皆春;斗柄指南 , 天下皆夏;斗柄指西 , 天下皆秋;斗柄指北 , 天下皆冬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 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 , 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西汉武帝时期 , 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北方中原地区农事的历法补充 , 采用土圭测日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二十四节气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 , 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 , 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 , 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 。在传承发展中 ,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 , 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