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好多蟑螂四处逃窜 梦到好多蟑螂


李延荣

对于身处南方的小伙伴而言 , 每年的夏秋季节 , 最苦恼的莫过于随时都可能“邂逅”的蟑螂了 。总有一种杀不尽、灭不绝的感觉 。

孰不知 , 就是这让人苦不堪言的蟑螂 , 却被一个人视作了价值连城的宝贝 。

他不仅靠着蟑螂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 
还造就了百亿身家
 , 他就是被人称作“蟑螂先生”的李延荣 。

人生若只如初见
1963年 , 李延荣出生在山东济南的章丘 , 
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汉子 。

80年代末 , 他还是当地的一个公务员 , 端着铁饭碗 , 吃着国家饭 。过着舒心、安稳的日子 。至于蟑螂他没见过 , 更谈不上有什么关系 。

其实 , 在北方地区也有蟑螂 。只不过蟑螂的个头不太大 , 也很少见 。特别是在这“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山东 , 蟑螂也变得特别文雅 。

它们蜷缩在自己的缝隙、角落里 , 轻易不出来吓人 , 
各自过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日子 。

李延荣第一次认识蟑螂 , 还是在1990年的秋天 。

那时候 , 
李延荣刚升级做了父亲
 , 妻子为他生下了女儿李鸿怡 。

全家人也乔迁了新居
 , 一家三口过得很是甜蜜 。一天深夜 , 女儿的哭声把梦中的李延荣惊醒 。

李延荣琢磨着是女儿饿了 , 赶紧向着厨房跑去 , 
准备给女儿冲奶粉 。

那时候灯的开关 , 大多还是用的拉线盒子 。李延荣摸黑找到锅后 , 又去摸开关的拉线 。

就在厨房的灯亮了的那一瞬间 , 眼前的一幕着实把李延荣吓了一跳 , 
一群黑乎乎的飞虫从灶台边蜂拥而起 。

李延荣一害怕 , 把刚刚抓在手里的锅也扔在了地上 。厨房里稀里哗啦的一阵乱响 , 还把睡梦中的妻子给惊醒了 。

妻子以为是闹贼了 , 也赶紧跑了过来 , 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

李延荣说:
“没什么 , 看见了一群虫子 ,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
李延荣给妻子指了指 , 妻子也摇了摇头 , 没认出来 。

好奇心促使着李延荣抓了几只 , 想着上班的时候问问身边的同事 , 看看有没有认识的 。

经过同事的一番“点播” , 
他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蟑螂 。

正如纳兰容若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 何事秋风悲画扇 。”

如果李延荣与蟑螂只有这一面之缘 , 或许他也不会对蟑螂产生什么兴趣 , 更不会选择去养蟑螂 。

偏巧不巧 , 多年后 , 李延荣再一次遇到了蟑螂 。而起因 , 还是和他的“小棉袄”李鸿怡有关系 。

那是2009年的一天 , 留学澳洲的女儿趁着学校放假 , 回到了章丘老家 。

好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女儿 , 李延荣总想着找机会和女儿聊聊天 。可女儿天天守着电脑 , 在看一部动画片 。

李延荣就好奇 , 动画片有什么好看的 , 就凑到女儿的身边 , 
想看看究竟有什么好看的
 , 把女儿迷住了 。

“这看的是什么?”李延荣问女儿 。女儿一看是父亲过来了 , 就笑着对父亲说:“《蟑螂先生》 , 一部特别好看的动画片 。”

李延荣一听蟑螂 , 心里就有一种排斥的感觉:
“蟑螂有什么好看的 , 又脏又不干净 , 是典型的杀不尽的害虫 。”

女儿听了父亲的这番评价 , 可就不高兴了 , 
她对父亲说:
“人家说了 , 蟑螂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昆虫之一 , 而且浑身都是宝 。”
说着 , 女儿还上网搜索了起来 。就是这一搜 , 给李延荣搜索出来了商机 。
蟑螂的存在 , 极大地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 , 特别是对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 。

但它并不像蚊蝇一类的有害昆虫 。除了身体外在的部分 , 蟑螂自身几乎不携带 , 
也不传播致病的细菌和有毒的物质 。

蟑螂的蛋白含量也比较高 , 
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

李延荣曾在一家医药公司任职 , 做到了老总的级别 , 
对生物医药有着自己的见识 。
发现了蟑螂的价值之后 , 他就萌生了人工养殖蟑螂的想法 。

然而 , 世上哪有那么简单的事 。李延荣从网上搜索资料之后 , 他发现在此之前 , 就已经有人在养殖蟑螂 , 但效益并不好 , 有些人甚至因此赔了个底朝天 。

后来 , 李延荣还实地考察了几个地方 , 一番研究下来 , 最终选择了放弃 。

一语惊醒梦中人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1年 。那年女儿留学归来 , 父女两人聊天的时候 , 
又把蟑螂扯了出来 。

女儿李鸿怡说:“蟑螂在四川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俗名叫‘偷油婆’ , 听说非常喜欢吃油性的腐食 。”

李延荣虽然没当回事 , 但却把蟑螂的这个特性记在了心里 。

有一天 , 李延荣在单位吃饭的时候 , 
恰巧碰到有人到单位食堂收泔水 , 
李延荣就和食堂的职员聊了两句 。

职员一再地抱怨说:“现在处理泔水真是个难事 , 不让用泔水养猪了 , 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 给人一趟400  , 都不愿意干 。”

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 
“偷油婆”的外号在李延荣的脑海里闪过 。

餐厨垃圾之所以难处理 , 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油脂 。

如果蟑螂真的喜欢“偷油” , 
那用蟑螂来处理餐厨垃圾是最好不过的了 。

餐厨垃圾的处理 , 本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 如果蟑螂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 , 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

不得不说李延荣是个实干家 , 有了想法和思路之后 , 他就和女儿开始了对蟑螂的“定向研究” 。他主动从原单位辞职 , 正式拉开了“蟑螂世界”的序幕 。

李延荣带着女儿走访了几家小规模的蟑螂养殖企业 , 并从那里得到了第一把蟑螂的卵鞘 。

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 , 
李延荣把卵鞘放在了家里的一个玻璃缸中 。

没过几天 , 这些卵鞘竟然真的孵化出了蟑螂 。

看着在玻璃钢里四处爬行的蟑螂 , 李延荣感觉自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剩下的便是确认 , 蟑螂是否真的具备处理餐厨垃圾的能力 。

起初 , 他仅是用家里的残羹剩饭投喂蟑螂 , 发现蟑螂吃得特别欢 。

紧接着他又故意将饭团放软了 , 再投食蟑螂 , 结果蟑螂是一点也不嫌弃 , 吃得津津有味 。

然而 , 
餐厨垃圾与家里的残羹剩饭有着本质性的差别 。

在观察蟑螂成长的过程中 , 李延荣也曾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

“生物降解”餐厨垃圾的课题 , 
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
也有人做过大量的实验 , 有人尝试过用苍蝇 , 有人尝试过用蚯蚓 。

在实验室里效果还尚可 , 一旦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 效果并不明显 。

李延荣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 , 找到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 。
就是这些生物都比较“挑食”
 , 只对某一类的餐厨垃圾有效果 。

更何况 , 我国幅员辽阔 , 各地的饮食习惯差距很大 , 餐厨垃圾的成分更是复杂多样 。

要想用“生物降解”的方式来处理
 , 首先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够适用各种口味的生物 。

为了确认蟑螂是否具有这样的特性 , 李延荣开始用各种各样的食物来喂养蟑螂 。

特别是像毛血旺、火锅这种重油、重辣的食物 , 更是李延荣试验的重点 。

用他本人的话说 , 
“八大菜系 , 都让蟑螂吃了个遍”


这蟑螂真的是没有浪费李延荣的一番苦心 , 只要是吃的统统来者不拒 , 哪怕是餐巾纸和塑料袋 。只要是能咬得动的 , 蟑螂是统统吃下肚 。

如此一来 , 李延荣可就放心了 。确认了蟑螂能够处理餐厨垃圾之后 , 李延荣决定再向前迈一步 。

40亿“蟑螂先生”
就在不久之后 , 李延荣去山上租来了一小片空地 , 
盖了一间昏暗、潮湿的小屋
 , 扩大了自己的养殖规模 。

他在这间不大的“厂房”里养起了近万只的蟑螂
 , 信心满满地等待着自己的成果 , 畅想着不久的将来 , 就能解决餐厨垃圾处理的问题 。

然而 , 世上哪有天上掉馅饼 , 一帆风顺的好事 。没过多久 , 

延荣就迎来了新的挑战 。

原来 , 蟑螂并不像人们看到的那样 , 是打不死的“小强” , 更不是李延荣和女儿心中 , 只要有水就能成长的生物 。

在蟑螂的世界里 , 
它们很“高贵”、也很娇气 。
养殖的密度太大了会死 , 不投食会死 , 生病了也会死 。

最初的那段时间里
 , 每天都有蟑螂会莫名其妙地死去
 , 李延荣找不到根源 , 也束手无策 。

为了找到原因 , 他整天待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 , 观察蟑螂的生活习性 , 
这一待就是一年的时间
 , 整个人都变了 , 变得又瘦又黑 。

很多人一听说他是养蟑螂的 , 恨不得当场就吐出来 。一年的时间里 , 李延荣没有丝毫的收获 。
【梦到好多蟑螂四处逃窜 梦到好多蟑螂】

看着日夜煎熬的父亲 , 李鸿怡心疼了 。她对父亲说 , 
“算了吧 , 别人也没有养成的 , 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

李延荣笑了笑对女儿说:“再试试 , 你要知道这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 要是成了那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 。”

就这样 , 
李延荣在小黑屋里整整观察了三年 。
他把蟑螂的喜好、习性和生存方式深深的刻进了脑子里 。

他是一个讲究极致的人 , 掌握了蟑螂的习性之后 , 他又开始了对蟑螂的繁殖方式、药用价值、养殖方式 , 开始更深层次的研究 。

在研究中 , 李延荣发现蟑螂还有另外的一个特性 。

蟑螂繁殖能力特别强 , 一只雌性的蟑螂在没有雄性存在的情况下 , 
可以自我繁殖三代
 , 而且每两天就能生出幼卵 。

蟑螂不仅“不脏” , 
而且特别爱“干净” 。
每天除了吃饭以外 , 剩下的就是打扫自己的卫生 。

蟑螂在吃腐食的时候 , 还能将腐食中的有害病毒和细菌彻底杀死 。

它的粪便和身体当中 , 
几乎很少含有致病的细菌 , 
而且蟑螂本身蛋白质的含量就特别高 。

这些研究 , 都远远打破了人们对蟑螂的认知 。

在李延荣看来 , 蟑螂不仅可以解决餐厨垃圾的问题 , 还能够转化为很好的生物饲料 。

这一点 , 又让李延荣看到了蟑螂新的价值 。

经过精挑细选之后 , 
李延荣选择了“美洲大蠊”作为自己的养殖品种 。

美洲大蠊是蟑螂中的一种 , 虽然名字叫美洲大蠊 , 但并不是外来物种 , 
是我国常见的蟑螂种类之一 。
养殖这类蟑螂 , 并不会引发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 。

李延荣建设了新的厂房 , 养起了蟑螂 。从最开始的几千只 , 到后面的几万只
 , 一直到了上亿只 。

不过 , 这蟑螂太能吃了 , 一天能吃“六顿” , 不是在吃就是在吃的路上 。规模有了 , 蟑螂吃饭的问题 , 开始让李延荣头疼了 。

为此 , 李延荣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章丘的卫生部门 , 问他们能不能提供餐厨垃圾 。李延荣还说 , 
“最好是不要钱的那种” 。

当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听了 , 一下子乐开花了 , 
每天上百万吨的餐厨垃圾
 , 都快把他们折腾死了 。

有人提出主动要餐厨垃圾额 , 高兴还来不及呢 。工作员工说:
“只要你能处理餐厨垃圾 , 不仅不要钱 , 国家还有补贴 。”

就这样 , 李延荣和当地的卫生部门达成了合作关系 , 
每天帮助卫生部门处理40吨的餐厨垃圾 。

仅仅几年的时间 , 
李延荣养殖的蟑螂已经达到了8亿只 。
每天处理的餐厨垃圾达到了上百吨 。

这些令人厌恶的蟑螂 , 也为李延荣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

成熟的蟑螂一部分被医药公司采购 , 
而蟑螂的尸体则成为了重要的高蛋白生物饲料 。

在李延荣厂房的外围 , 他养了不少的鸡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发现 , 这些鸡无论是肉质还是产下的鸡蛋的营养含量 , 都要远高于普通饲料 。

2019年 , 李延荣的新厂正式投产 , 按照计划养殖40亿只蟑螂 。

新厂的规模和产业链也更加的完善 , 外围养鸡 , 顶上种植农作物 。如今李延荣养殖早已超过40亿只蟑螂 , 年产值也达到了百亿之多 。

李延荣将蟑螂化作了自己的财富密码 , 继续书写着40亿“蟑螂先生”的传奇 。

从最初的想法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 
李延荣整整用了8年的时间 。

在外人看来 , 蟑螂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的“烦恼” , 但在李延荣的眼里 , 却化作了财富的象征 。

究其原因 , 
也莫过于“有志者 , 事竟成;苦心人 , 天不负 。”
除此之外 , 还有他处处留心的生活 。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 成功听起来很简单 , 但却没有随随便便 。

财富很远 , 但其实就在世人的眼前 。谁真的用了心 , 打开了那双慧眼 , 便有了别人遥不可及的成功 。
参考资料
[1]《西部大开发》 , 2008年第01期 , 《李延荣和他的“营养套餐”》
[2]《北方人》 , 2019年第05期 , 《10亿蟑螂大军 , 吃掉你的餐厨垃圾》
[3]新华网 , 2018年9月22日 , 《“蟑螂先生”驯虫记》
[4]《人民日报》 , 2019年5月19日 , 《人民日报关注李延荣“蟑螂工厂”:创新思路助力环保》
[5]新华社客户端 , 2018年9月21 , 《“蟑螂先生”驯虫记:他准备养40亿只蟑螂 , 每天吃200吨垃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