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是密接还是次密接 次密接隔离是7天还是14天

居家隔离是密接还是次密接1
简单来说:密接或次密接都不是居家隔离 , 而是需要集中隔离 , 只是隔离时间不同 。
根据疫情防控规定:密切接触者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5天 , 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 , 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 , 需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在此期间的第1、4、7、14天需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 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 , 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
而密接的密接也就是次密接人员 , 是指与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首次接触 , 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 , 其中 , 与密切接触者频繁接触的家人和同事是重点人群 , 这类人群需要先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如前7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 , 且其所接触的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也阴性 , 则解除隔离 , 但后续需采取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 , 期间必须减少流动 , 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 , 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  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
次密接隔离是7天还是14天2
先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再进行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管理措施 。
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开展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可以有效阻止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潜在感染者与其他人群接触 , 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 同时还可以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发病人员早发现、早治疗 。
因此次密接人群请积极配合调查人员核实相关信息 , 听从工作人员指引 , 携带好个人生活用品和个人必备药品 , 正确佩戴口罩 ,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 按规定转运至指定隔离点 , 配合体温监测和定时核酸采样工作 , 如期间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 , 应立即告知隔离点工作人员 , 并配合医护人员诊治 。
什么人会被要求居家隔离3
居家隔离的对象包含以下几类:
1、密切接触者及密接的密接中的特殊人群 , 如家庭成员中仅14岁及以下儿童或孕产妇 , 或者患有基础性疾病或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特殊人群 , 这些人无法独自接受集中隔离 , 可以在家中挑选一名身强体壮的人员予以看护 , 实行居家隔离措施 。
【居家隔离是密接还是次密接 次密接隔离是7天还是14天】2、采取封控管理的小区内由于人员较多 , 除去集中隔离的居民 , 其他民众可以实行居家隔离 。
3、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的人员 , 都需要采取居家隔离 。
居家隔离时间为被观察对象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疫区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天 , 如观察期满未发病者可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
居家隔离同住人员怎么办4
居家隔离期间同住的人员生活上也必须采取同样的隔离要求 , 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 , 如:
1、居家隔离不得外出 , 如果必须外出 , 需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 , 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
2、有条件的 , 尽量单独居住或单间居住 , 单独用餐 , 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 , 拒绝一切探访 , 其他人员尽量不进入隔离房间 。
3、隔离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 , 离开隔离房间时要戴口罩 。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 , 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 戴好口罩 , 做好个人防护 。
4、及时做好物品消毒 , 可使用消毒剂擦拭、清洗等 。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 , 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台面、门把手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 , 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 后用清水洗净 , 每天至少1次 。
5、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每日上、下午各一次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 。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的十大症状 , 立即电话联系社区工作人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