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的全部诗

黄景仁的诗:
1、《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2、《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
3、《感旧》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由由,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
4、《新安滩》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
黄景仁简介:
(1749--1783) 清诗人 。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 。早岁家贫,奔走四方,以谋生计 。后授县丞,未补官而卒 。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 。七言诗极有特色 。亦能词 。所著有《两当轩全集》 。
别老母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的精神 1、原诗: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2、译文: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
3、赏析: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 。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 。其三是音调极佳,作者诗音调和内容紧密配合,悠扬激楚,也特别动人 。要离家远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亲的角度上来写这首诗,抒对母亲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情怀作者 。
4、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 。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 。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 。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 。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 。七言诗极有特色 。亦能词 。著有《两当轩全集》 。
别老母古诗的读音《bié lǎo mǔ 》qīng dài huáng jǐng rén 《别老母》清代 黄景仁 qiān wéi bài mǔ hé liáng qù,bái fā chóu kàn lèi yǎn kū。搴 帷 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cǎn cǎn chái mén fēng xuě yè,cǐ shí yǒu zǐ bú rú wú。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释义: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扩展资料: 赏析: 我们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把一个即将离别的儿子与母亲将要分别时的那种情形,描绘的绘声绘色,这首诗的第一句,便交代了儿子由于为了生计,他要到河梁去谋生,于是才写到,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我马上就要去到河梁谋生,于是向自己的老母亲告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眼泪便流了下来,眼泪都快要流干了 。这首诗的开篇便是以一种非常悲痛的神情,讲述了儿子是由于什么样需要离开自己的老母亲,在这里诗人为了衬托出老母亲的形象,于是写到她白发苍苍,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母亲 。因此,做为儿子他落下泪,而且眼泪都快要哭干了 。
别老母赏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 别老母 清 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诗意是:褰帷: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 。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 。其三是音调极佳,黄景仁诗音调和内容紧密配合,悠扬激楚,也特别动人 。要离家远去的黄仲则是站在老母亲的角度上来写这首诗,抒对母亲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情怀作者,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常州)人,自称黄庭坚后裔 。四岁丧父,家贫力学 。十六岁参加常州府童子试获第一名秀才 。然“生于盛世运偏消”,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黄仲则才高气傲,学遍古今,“沉酣经藉,融液子史,”在朱筠门徒中,数他年龄最小,但才高志深 。吴兰雪云:“仲则诗无奇不有,无妙不臻,……吾尝论海内诗人,能从古人出而不为古人所囿者,藏园而外,必推仲则第一 。……”张维屏云:“古今诗人,……众人共有之意,入此手而独超;众人同有之情,出之此笔而独?……有味外之味,……有音外之音,……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
别老母的诗意《别老母》通过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痛苦 。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 。原文: 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景仁外出为官府办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告辞妻女和拜别老母,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其悲伤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眼见别时的实况与悬想今后的虚景相结合,用直白如话的语言对诗人远行他乡和离别母亲时见到的场景进行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母亲至真至诚的情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别老母
别老母的内容是什么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辉
游子吟 孟郊
【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
【黄景仁的全部诗】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
【出处】:
中华诗词魏晋蔡琰
【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
【出处】:
中华诗词清黄景仁
关于母亲的诗句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选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3、韩愈《谁氏子》选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4、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5、黄景仁《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6、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7、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8、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9、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10、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选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11、朱自清《背影》 12、MOTHERHoward Johnson (c. 1915) M is for the million things she gave me, O means only that she's growing old, T is for the tears she shed to save me, H is for her heart of purest gold; E is for her eyes, with lovelight shining, R means right, and right she'll always be, Put them all together, they spell MOTHER, A word that means the world to me.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鲍溶 ……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射训狐 【唐】韩愈 …… 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 。我念乾坤德泰大,卵此恶物常勤劬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 谁氏子 【唐】韩愈 ……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遣兴 【唐】杜甫 ……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乌夜号 【唐】李群玉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行路难 【唐】贯休 …… 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 。豫章行 【唐】李白 ……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冬行三首 【唐】卢仝 …… 老母妻子一挥手,涕下便作千里行 。思母 【唐】舆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惯于长夜过春时 【现当代】鲁迅 ……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
惨惨柴门风雪夜 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赏析
诗人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渡在外 。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为了生计,不得不作别老母,离家远行 。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绪,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顿时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 。
本诗描写的是诗人远行他乡、离别母亲时,所见到的让他刻骨铭心的场景 。“搴帏拜母河梁去”一句,写出了诗人辞乡别母的行为,围绕诗的题目下笔,并以“辜”“别“去”等表示动态的词,含蓄表示自己告别慈母的过程以及渐离渐远时难以言喻的感伤 。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诗人回头时,见到的老母亲的举止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想 。“白发愁看泪眼枯”,回头看去,倚门而立的老母亲,花白的头发分外醒目的映在眼前,她那哭干了泪水的眼睛正忧虑地注视着自己 。在这句诗中,诗人心中那种对母亲不忍道别、但又不得不离去时的负疚不安,全都从他这回头一望的动作中流露了出来 。
“惨惨柴门风雪夜”一句是诗人渐渐远去,而又再一次回头时所见的景象:那满头白发的老母亲仍然孤独地倚在柴门上,在渐渐暗下来的夜色中,任风雪吹打 。“惨惨”一词承接上句,恬画出了母亲的内心的痛楚以及脸上的表情,同时又为后面的“柴门风雪夜”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惨然的环境气氛 。
诗的最后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 。为了生活,自己不仅无法让年迈的老母亲安享温暖幸福,还将她独自留在了风雪中的柴门前,这样的儿子岂不是不如没有?短短七个字,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和伤痛 。字字如锤,敲击着读者的心,令人不忍卒读 。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以真情动人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句,但却将与母亲分别时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活灵活现的传达了出来,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 。其次,这首诗还运用了白描手法,将生活中的场景,鲜明的再现了出来,自然、真实,却动人心魄,增添了诗句感人的力量 。
母亲的诗阅读答案 1.第一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 。
第二次:“我”大学毕业半年后 。
2.景物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了作者受挫后的失落与绝望的心情 。
3.作者领悟到了母亲话中的含义,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并决定振作起来 。
4.(1)母亲是一个善良,心中充满爱的人 。
(2)母亲是一个细心,有着宽广胸怀的人 。
(3)母亲是一个聪明贤惠的人 。
(4)母亲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还是自己好好看看想一想吧,∩_∩,)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