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姑苏的诗句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父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 , 迢递重廊旧寄居 。
月过碧窗今夜酒 , 雨昏红壁去年书 。
玉池露冷芙蓉浅 , 琼树风高薜荔疏 。
明日挂帆更东去 , 仙翁应笑为鲈鱼 。
渡吴江
【唐】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 , 姑苏城远树苍苍 。
江湖潮落高楼迥 , 河汉秋归广殿凉 。
月转碧梧移鹊影 , 露低红草湿萤光 。
文园诗侣应多思 , 莫醉笙歌掩华堂 。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别姑苏 , 客棹明朝向镜湖 。
莫泛扁舟寻范蠡 , 且随五马觅罗敷 。
兰亭月破能回否 , 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 , 归来休染白髭须 。
吴越怀古
【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 , 两宫清吹作樵歌 。
姑苏一败云无色 , 范蠡长游水自波 。
霞拂故城疑转旆 , 月依荒树想嚬蛾 。
行人欲问西施馆 , 江鸟寒飞碧草多 。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 人家尽枕河 。
古宫闲地少 , 水巷小桥多 。
夜市卖菱藕 , 春船载绮罗 。
遥知未眠月 , 乡思在渔歌 。
去之前首先会想到:上有天堂 , 下有苏杭
去了就会想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什么的
回去就会想到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
关于苏州诗句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父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 , 迢递重廊旧寄居 。
月过碧窗今夜酒 , 雨昏红壁去年书 。
玉池露冷芙蓉浅 , 琼树风高薜荔疏 。
明日挂帆更东去 , 仙翁应笑为鲈鱼 。
渡吴江 【唐】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 , 姑苏城远树苍苍 。
江湖潮落高楼迥 , 河汉秋归广殿凉 。
月转碧梧移鹊影 , 露低红草湿萤光 。
文园诗侣应多思 , 莫醉笙歌掩华堂 。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别姑苏 , 客棹明朝向镜湖 。
莫泛扁舟寻范蠡 , 且随五马觅罗敷 。
兰亭月破能回否 , 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 , 归来休染白髭须 。
吴越怀古 【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 , 两宫清吹作樵歌 。
姑苏一败云无色 , 范蠡长游水自波 。
霞拂故城疑转旆 , 月依荒树想嚬蛾 。
行人欲问西施馆 , 江鸟寒飞碧草多 。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 人家尽枕河 。
古宫闲地少 , 水巷小桥多 。
夜市卖菱藕 , 春船载绮罗 。
遥知未眠月 , 乡思在渔歌 。
苏台览古和姑苏怀古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首句写舟之动 , 而次句则写江之静 。
星影在水 , 宿鹭眠沙 。
橹声之外 , 万籁俱寂 。
对照十分强烈 , 但却都是现实 , 三句忽由今天道旁柳条 , 想到昔日吴宫落花 , 以柳条扫花 , 既不可能 , 今天行人怅望之柳 , 亦决非当日吴宫之柳 。
这当然都是人所共知 , 但诗人"摅怀旧之蓄念 , 发思古之幽情"(班固《两都 赋·序》语) , 却毫不犹疑地将它们如此这般地绾合起来 。
虽然无理 , 但却有情 , 所以也就能为读者所欣然接受 。
这首绝句可以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作个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 , 菱歌清唱不胜春 。
只今惟有西江月 , 曾照吴王宫里人 。
"李白在诗中着重写今日之荒凉 , 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 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 。
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 , 暗寓变化的人事 , 并借古讽今 , 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 , 立意要高出一筹 。
这两首绝句都写到柳 , 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 。
【描写姑苏的诗句】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 , 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 , 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 , 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
所以也比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 , 依旧烟笼十里堤"来得空灵、活脱 。
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柳相当于姜夔诗中"星"、"鹭" , 而姜夔诗中的柳则相当于李白诗中的"月" 。
所以 ,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在构思上颇为相似 。
不同的是前两句 , 李白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寄寓感慨 , 而姜夔则以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沧桑 。
“浓浓的乡情"有哪些诗词?
《杂诗》年代: 唐 作者: 王维君自故乡来 , 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 , 寒梅著花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年代: 唐 作者: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送人游吴》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鹤君到姑苏见 , 人家尽枕河 。
古宫闲地少 , 水巷小桥多 。
夜市卖菱藕 , 春船载绮罗 。
遥知未眠月 , 乡思在渔歌 。
《泊船瓜洲》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秋风引》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 , 孤客最先闻 。
《春望》年代: 唐 作者: 杜甫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秋思》年代: 唐 作者: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归雁》年代: 唐 作者: 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 , 水碧沙明两岸苔 。
二十五弦弹夜月 , 不胜清怨却飞来 。
《人日思归》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薛道衡入春才七日 , 离家已二年 。
人归落雁后 , 思发在花前 。
《除夜有怀》年代: 唐 作者: 崔涂迢递三巴路 , 羁危万里身 。
乱山残雪夜 , 孤烛异乡人 。
渐与骨肉远 , 转于僮仆亲 。
那堪正飘泊 , 明日岁华新 。
赞美拙政园的诗句
怎么写好诗词?第一、我觉得初学诗词 , 格律知识要懂一些 , 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 , 可以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 , 但要学填词 , 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 。
第二、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 , 要先学会分析诗词 , 了解诗词 , 欣赏诗词 。
第三、要经常写一些诗词 , 但在写的同时要多看书 , 看诗词是一方面 , 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 , 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 , 再看看名家的评说 。
第四、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 , 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 , 毕竟艺术是相通的 , 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的对比与统一 , 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 。
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 , 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 , 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
谢荷花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 鱼戏莲叶北 。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荷花》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 , 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 , 也能遮却美人腰 。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 , 芙蓉披红鲜 。
下有并根藕 , 上有并头莲 。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 , 解缆自相催 。
汗粉无庸拭 , 风裙随意开 。
棹移浮荇乱 , 船进倚荷来 。
藕丝牵作缕 , 莲叶捧成杯 。
《荷花》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 , 不奈此香何 。
瑶席乘凉设 , 金羁落晚过 。
回衾灯照绮 , 渡袜水沾罗 。
预想前秋别 , 离居梦棹歌 。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 轧轧兰桡入白苹 。
应为洛神波上袜 , 至今莲蕊有香尘 。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 芙蓉宛转在中洲 。
美人笑隔盈盈水 , 落日还生渺渺愁 。
露洗玉盘金殿冷 , 风吹罗带锦城秋 。
相看未用伤迟暮 , 别有池塘一种幽 。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 , 消溽暑 。
鸟鸟雀呼睛 , 侵晓窥檐语 。
叶上初阳干宿雨 , 水面清圆 , 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 , 何日去?家住吴门 , 久作长安旅 。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 梦入芙蓉浦 。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 , 绿树阴阴向水湾 。
十里锦香看不断 , 西风明月棹歌还 。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 芙蓉塘外有轻雷 。
金蟾啮锁烧香入 , 玉虎牵丝汲井回 。
贾氏窥帘韩掾少 , 宓妃留枕魏王才 。
春心莫共花争发 , 一寸相思一寸灰 。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 , 几多红泪泣姑苏 , 倚风凝睇雪肌肤 。
吴主山河空落日 , 越王宫殿半平芜 , 藕花菱蔓满重湖 。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 , 过莲塘 , 棹歌惊起睡鸳鸯 。
游女带香偎伴笑 , 争窈窕 , 兢折团荷遮晚照 。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 , 西风愁起碧波间 。
还与韶光共憔悴 , 不堪看 。
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 。
多少泪珠无限恨 , 倚栏杆 。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 , 载酒来时 , 不用旌旗 , 前后红幢绿盖随 。
画船撑入花深处 , 香泛金卮 , 烟雨微微 , 一片笙歌醉里归 。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 , 潮平路带沙 。
数声啼鸟怨年华 ,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 , 清风散晓霞 。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 , 楼前溪水凝寒玉 。
荡漾木兰船 , 船中人少年 。
荷花娇欲语 , 笑入鸳鸯浦 。
波上暝烟低 , 菱歌月下归 。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 , 湖光倒影浸山青 , 水晶楼下欲三更 。
雾柳暗时云度月 , 露荷翻处水流萤 , 萧萧散发到天明 。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 轻露拂朱房 。
中池所以绿 , 待我泛红光 。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 , 罗衣垂绿川 。
问子今何去 , 出采江南莲 。
辽西三千里 , 欲寄无因缘 。
愿君早旋返 , 及此荷花鲜 。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 , 能花复能实 。
碧叶喜翻风 , 红英宜照日 。
移居玉池上 , 托根庶非失 。
如何霜露交 , 应与飞蓬匹 。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 , 亭亭出水中 。
一茎孤引绿 , 双影共分红 。
色夺歌人脸 , 香乱舞衣风 。
名莲自可念 , 况复两心同 。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 , 解缆自相催 。
汗粉无庸拭 , 风裙随意开 。
棹移浮荇乱 , 船进倚荷来 。
藕丝牵作缕 , 莲叶捧成杯 。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 , 朝日艳且鲜 。
秋花冒绿水 , 密叶罗青烟 。
秀色粉绝世 ,  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 , 凋此红芳年 。
结根未得所 , 愿托华池边 。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 , 戏采江南莲 。
莲香隔浦渡 , 荷叶满江鲜 。
房垂易入手 , 柄曲自临盘 。
露花时湿钏 , 风茎乍拂钿 。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 , 爱此红蕖鲜 。
攀荷弄其珠 , 荡漾不成圆 。
佳人彩云里 , 欲赠隔远天 。
相思无因见 , 怅望凉风前 。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 , 不奈此香何 。
瑶席乘凉设 , 金羁落晚过 。
回衾灯照绮 , 渡袜水沾罗 。
预想前秋别 , 离居梦棹歌 。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 轧轧兰桡入白苹 。
应为洛神波上袜 , 至今莲蕊有香尘 。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 , 消溽暑 。
鸟鸟雀呼睛 , 侵晓窥檐语 。
叶上初阳干宿雨 , 水面清圆 , 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 , 何日去?家住吴门 , 久作长安旅 。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 梦入芙蓉浦 。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 , 绿树阴阴向水湾 。
十里锦香看不断 , 西风明月棹歌还 。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 , 隐约花红点点连 。
三五小船撑将去 ,  歌声嘹亮赋采莲 。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 , 水外桥边小竹门 。
照影自惊还自惜 , 西施原住苎萝村 。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 , 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 , 荷香沁沏金色秋 。
异乡落泊伤穷乱 , 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 , 芙蓉仙子欣来游 。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 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 , 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 ,  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
需要一首关于枫树(或叶)的诗词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 , 青天无片云 。
登舟望秋月 , 空忆谢将军 。
余亦能高咏 , 斯人不可闻 。
明朝挂帆去 , 枫叶落纷纷 。
【注释】1、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 , 牛绪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
2、谢将军:东晋谢尚 , 今河南太康县人 , 官镇西将军 , 镇守牛渚时 , 秋夜泛舟赏??月 , 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 , 音辞都很好 , 遂大加赞赏 , 邀其前来 , ??谈到天明 。
【韵义】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 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 。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 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
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 , 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 。
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 , 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
【评析】??望月怀古 , 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 。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 。
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 , 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 , 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 。
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 , 发出感慨 , 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 。
末联宕开写景 , 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 , 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 。
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
??诗为五律 , 却无对偶 。
有人认为李白才高 , 放逸不羁 , 兴之所至 , 随口讽诵 , 不顾及对偶 。
此说自有其理 。
梦李白·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 , 生别常恻恻 。
江南瘴疠地 , 逐客无消息 。
故人入我梦 , 明我常相忆 。
君今在罗网 , 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 , 路远不可测 。
魂来枫林青 , 魂返关塞黑 。
落月满屋梁 , 犹疑照颜色 。
水深波浪阔 , 无使蛟龙得 。
注释】1、明:表明 。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
4、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 。
看到月色 , 想到梦境 , 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
【韵义】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
【评析】天宝三年(744) , 李杜初会于洛阳 , 即成为深交 。
乾元元年(758) , 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 , 被流放夜郎 , 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
杜甫只知李白流放 , 不知赦还 。
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 , 积思成梦而作 。
??诗以梦前 , 梦中 , 梦后的次序叙写 。
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 , 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 。
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 , 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
??“故人来入梦 , 明我长相忆” 。
“水深波浪阔 , 无使蛟龙得” 。
“三夜频梦君 , 情亲见君意 。
”这些佳句 , 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 , 肝胆相照 , 互劝互勉 , 至情交往的友谊 。
??诗的语言 , 温柔敦厚 , 句句发自肺腑 , 字字恻恻动人 , 读来叫人心碎!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注释】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
【韵义】明月西落秋霜满天 , 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 , 愁绪搅我难眠 。
呵 , 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 , 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
【评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
首句写所见(月落) , 所闻(乌啼) , 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
平凡的桥 , 平凡的树 , 平凡的水 , 平凡的寺 , 平凡的钟 , 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 , 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 , 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 , 议论颇多 。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 , 直到宋化仍然 。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 , 青山不改旧时容 。
乌啼月落桥边寺 , 倚枕犹闻半夜钟 。
”即可为证 。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 , 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 , 非指“乌鸦啼叫 。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 , 非指“忧愁难眠” 。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 , 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 , 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