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侮辱诽谤判刑有什么启示,诬陷诽谤他人致使他人自杀

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25日 。
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出意见:
一、电子邮件请发至:xsjsxgca@163.com;
二、信件请寄至: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邮编:100745;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邮编:100726 。
请在电子邮件主题或信封上标注“惩治网暴文件反馈意见”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执法、司法实践,制定本意见 。
一、充分认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和网络秩序
1.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有的造成了他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 。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被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坚持严惩立场,依法能动履职,为“网暴”受害人提供充分法律救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众安全感,维护正常网络秩序 。
二、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
2.依法惩治网络诽谤行为 。在信息网络上制造、散布谣言,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 。
3.依法惩治网络侮辱行为 。在信息网络上采取肆意谩骂、恶毒攻击、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侮辱罪定罪处罚 。
【网络侮辱诽谤判刑有什么启示,诬陷诽谤他人致使他人自杀】4.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 。组织“人肉搜索”,在信息网络上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
5.依法惩治线下滋扰行为 。将网络暴力延伸至线下,对被网暴者及其亲友实施拦截辱骂、滋事恐吓、毁坏财物等滋扰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
6.依法惩治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 。网络服务提供者基于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规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7.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行为 。实施网络诽谤、侮辱等网络暴力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
8.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 。坚持严格执法司法,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 。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 。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体现从严惩治精神,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 。实施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