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故事 浅谈中元节

浅说“中元节”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中国的“鬼节”之一 。
【中元节故事 浅谈中元节】中元节也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 。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
古有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 。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
在古代,人们总认为人死了去到阴间,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苦”,在中元节烧点纸钱,可供逝者享用,或买通地狱官吏,就可以“赦罪”,少吃苦,早朝生 。纸烧得越多,逝者手头越宽裕,在阴间活得越幸福 。
下面简谈几点有关知识,供读者参考 。
一,中国的“鬼节”
我国民间,将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其节期分别为: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农历七月十五和农历十月初一 。
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往往要祭祖扫墓,缅怀先人和已故亲朋,传达生者的思念之情 。
历史上,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乃庆元宵;七月十五为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达,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一至十四日就烧香化纸,这是生者敬奉逝者的迫切之心 。人们总认为在中元节前早烧纸钱,逝者可早享用,免受苦难;烧迟了,又怕逝者收不到,或流入孤魂野鬼手中 。
二,“烧月半”的来历
自北魏以来,“中元”祭祖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这一天,给鬼魂放灯,是继承了轮回的习俗时代,将时代特征融入到发展过程中 。
在佛教的教议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半这一天,我们应该以感恩的心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在中元节这一天,不仅表达对逝者的哀思,还可以提醒人们记住父母的恩情 。
相传,阎王爷的母亲去世之后来到了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层地狱的那种折磨,阎王爷是个十分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实在不忍,就在七月十五这天竟然恂了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地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 。谁知这一开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也都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
那些跑回家乡的鬼儿子们,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到地府用于生活或打通“关节”所需,希望以此早转人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
三,中元节的祭扫活动
过去,有钱人家,常在农历上旬就要搭起楼台,请道家法师念经化纸,为逝者消灾,为生者祈福 。
当然,更多的人只是在“中元节”前,以不同形式为逝者烧香化纸,寄托哀思 。不过,只是烧香化纸这还比较简单,也很容易办到 。但是,要给先人写袱纸(有的称“袱子”),即给逝者送大包大包纸钱,许多人不懂格式,写不来这个“袱纸”,认为写错了“收不到”,或不恭敬遭“逝者批评”等,因为这里面有很多讲究,我想在此扼要地告诉大家 。
“袱纸”就相当于阴间用的“钱”,这些“钱”一般需用另纸封成“包”(有的还要用打钻打成不一样的纹路),上面写上类似于墓碑的字面形式,从右至左竖写如下内容(你参照我下面的横着写的格式竖起排写即可):
今当
中元之期化帛
共奉大包x封奉

故xxx老大(孺)人一位收用
祀男xxx率儿孙跪叩
公元xxxx年古七月十x日墓前化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