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药材骨碎补,主治跌扑损伤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根茎类药材骨碎补,主治跌扑损伤)

根茎类药材骨碎补,主治跌扑损伤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骨碎补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干网燥根茎 。
【植物形态】槲蕨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肉质,长而横走,密被棕黄色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 。叶二型:营养叶多数,无柄,革质,广卵形孢子叶矩圆形,具短柄,柄有翅,叶片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基部缩成耳状,厚纸质,叶脉明显,呈长方形网眼 。孢子囊群圆形,黄褐色,在叶的下面沿中肋两侧各2~4行,无囊群盖 。
根茎类药材骨碎补,主治跌扑损伤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中华槲蕨 主要区别为营养叶稀少,矩圆状网抜针形;孢子叶有窄翅,叶片羽状,深裂几达中轴,裂片为广条状彼针形,边缘锯齿状,两面多疏被短毛 。孢子囊群在中脉两侧各排列1行 。
【产地】槲蕨广布于中南、西南、华东等地,附生于树干和岩石上 。中华槲蕨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地,附生于高山岩石或大树上 。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鱗毛
【药材鉴别】呈扁圆桂形,常弯曲、分枝,长3~15厘米,直径1~1.5厘米,厚0.2~0.5厘米 。表面密被蓬松的鳞片叶,鳞片叶深棕黄色至褐红色,线状凿形卷曲,长约0.6厘米,基部宽约1毫米,先端线形柔毛状,边缘长流苏状,除去鳞片叶的药材表面淡棕色,经火燎者呈棕褐色,常有鳞片叶残基紧贴,两侧及上面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直径0.3~0.4厘米 。体轻,质脆,易折断 。断面略平坦,土灰黄色或土网黄红色,有15~27个类自色的小点(维管束)环列 。臭微弱,味微涩 。
根茎类药材骨碎补,主治跌扑损伤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中华槲蕨呈圆柱形,长15~26厘米,直径0.5~0.8~1厘米 。表面密被松软的片叶,淡黄棕色至棕色,披针状钻形,长0.8~10毫米,基部宽约1.8毫米,向上渐狭,卷曲,边缘流苏状,易剥落,剥去片叶的药材表面嵌黄棕色,具微细纵皱纹,并有极多颜色略深而细小的点密布 。质稍重而坚脆,折断面不平坦,波土黄棕色,约有30个小点(维管東)呈圆环状排列 。
均以条粗大、色棕黄者为佳 。
【化学成分】槲蕨根茎含皮甙等 。
【炮制】炒骨碎补取净骨碎补或片,用砂炒至鼓起并毛呈焦黄色,放凉后撞去毛 。
【性能】苦,温 。补肾,强骨,活血止痛 。
【主治】跌扑损伤,肾虚久泻、耳鸣、牙痛,牙齿松动;外治斑禿 。
【剂量】3~9克,鲜品6~15克 。外用适量 。
【附注】市售骨碎补的植物来源,据调查至少有11种不同植物来源的根茎,主流商品除上述二种外,尚有大叶骨碎补,岩姜光亮密网等 。
【根茎类药材骨碎补,主治跌扑损伤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推荐阅读